6月25日,湖南大學美育支教團隊來到白箬鋪桃林小學,為小學生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傳說有色”文化習俗色彩課程。本次活動是“白箬織色”兒童美育系列課程的一部分,在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們探索中國傳統民俗色彩的奧秘。活動不僅豐富了鄉村兒童的課余生活,更點燃了他們對本土文化的熱愛。
課程以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拉開序幕。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的傳奇,孩子們被五彩石的神奇力量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個魔法世界。故事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還巧妙引出了民俗色彩的主題。
通過展示各種傳統民俗物品的色彩,孩子們學習到這些顏色如何來源于大自然和生活。例如,醒獅身上的紅色象征熱情和勇氣,黃色代表智慧和力量,藍色寓意深邃和寧靜。孩子們積極參與問答,分享自己對顏色的感受。
在聽完老師的講解后,孩子們開始動手創作民俗色彩畫。同學們觀察民俗娃娃、艾草錘等民俗物品,從色卡上找到它們的顏色,剪貼到畫紙上,再運用這些顏色以及物品中的元素,創作出童真有趣的民俗畫作。
同學們的作品展示出了他們色彩搭配的創意、以及對民俗色譜的理解。最后,孩子們輪流介紹自己的民俗畫,描述物品的色彩發現和創作思路。孩子們在分享中收獲了自信和成就感。
本次美育課程通過互動體驗,提升了孩子們的藝術素養和創造力,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注入新活力。吸引更多外部關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課程通過互動問答和視覺導賞,讓孩子們理解:色彩不僅是裝飾,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課程強調“觀察自然、感受文化”,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認同,鼓勵孩子們將課堂所學應用于日常,培養終身學習習慣。
“傳說有色”不僅是一堂課,更是一顆種子,在白箬鋪播下文化傳承的希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攜手,讓更多鄉村兒童在色彩中綻放夢想。
來源: 中國流行色協會湖南大學色彩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