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是第15個**“世界白癜風日”**。這一全球性紀念日是為紀念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杰克遜而設立的,其目的在于消除對白癜風的誤解,喚起社會對這一疾病的關注。白癜風作為一種色素脫失性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影響著約0.5%-2%的人口。雖然它本身并不危及生命,但會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什么是白癜風?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后天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病,病理機制為皮膚黑素細胞功能受損或消失,導致局部皮膚缺乏黑色素而形成白斑。其臨床特征為:

**皮損表現:**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的色素脫失斑,表面光滑,邊界清晰或模糊(進展期邊界不清)。

**好發部位:**暴露部位(面部、頸部、手部)、摩擦部位(腰腹部、腕部)及黏膜(口唇等)。

**發病特點:**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無性別差異,部分患者白斑在夏季因紫外線照射可能更明顯。

白癜風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目前醫學研究認為白癜風是多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主要致病機制包括:

**遺傳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聚集現象,攜帶 HLA-DQB1 等相關基因者患病風險升高,但遺傳需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才會發病。

**自身免疫因素:**免疫系統紊亂時,機體產生抗黑素細胞抗體,攻擊并破壞黑素細胞,引發白癜風。

**精神神經因素:**長期焦慮、抑郁等情緒可影響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釋放,抑制黑素合成;應激事件可能誘發或加重病情。

**化學物質接觸:**酚類化合物(如氫醌單苯醚)、某些化妝品防腐劑等可直接損傷黑素細胞,從事化工、橡膠制品行業者需警惕。

**微量元素缺乏:**銅、鋅、硒等元素參與黑素合成酶的催化作用,缺乏時可導致黑素代謝障礙。

白癜風常見誤區你知道嗎?

誤區一:白癜風會傳染

白癜風不是傳染病,它不會通過接觸、空氣或共用餐具等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因此,與白癜風患者正常接觸是安全的。

誤區二:白癜風無法治療

雖然白癜風是一種頑固的皮膚病,但隨著醫學的發展,目前有多種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控制病情、促進白斑復色。如藥物治療、光療、手術治療等,早期診斷和治療效果更佳。

誤區三:白癜風患者不能生育

許多患者擔心病情會遺傳給后代,但實際上,白癜風的遺傳幾率相對較低。即使存在遺傳背景,也不是所有攜帶相關基因的人都會發病。因此,白癜風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全可以生育健康的孩子。

誤區四:白癜風患者不能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對身體健康有益,也包括白癜風患者。不過,應避免過量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因為過量的維生素C可能會影響黑色素的代謝。

誤區五:白癜風患者不能曬太陽

適當的陽光照射有助于白癜風的治療,因為紫外線可以刺激黑素細胞的活性。但需要避免長時間的強烈陽光暴曬,以免加重病情。因此,白癜風患者可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方式接受陽光照射。

誤區六:白癜風患者不能運動

適量的運動對白癜風患者是有益的,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復。但應避免過度運動導致皮膚受傷,以免誘發同形反應。

誤區七:白癜風患者不能使用化妝品

白癜風患者可以適當使用化妝品來遮蓋白斑,提升自信心。但應選擇正規品牌、溫和、無刺激性的產品,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屬或化學成分的產品,以免對皮膚造成傷害。

誤區八:身體長白斑就一定是白癜風

身體出現白斑并不一定都是白癜風。還有許多其他皮膚疾病也會導致皮膚出現白斑,比如老年性白斑是皮膚退化表現,常見于軀干四肢的針頭至豆大凹陷白斑;特發性滴狀色素減少癥的白斑多長在易被曬到的地方,可能出現在面部,和周圍皮膚平齊;貧血痣是先天性的蒼白色斑,邊界清楚,摩擦后不紅,周圍皮膚卻會發紅等等。

白癜風并非“不治之癥”!早期診斷、規范治療結合科學護理,多數患者可獲得良好預后。讓我們以科學認知取代偏見,給予白癜風患者更多理解與支持。

來源: 精準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