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衡陽的14歲的小雨(化名),本來是個挺文靜的學生,3天前突然開始半夜不睡覺,對著空氣說話,還總說有人要害她。爸媽以為是學習壓力大鬧情緒,結果過了幾天連自己名字都記不得了。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一查,才發現是自身免疫性腦炎在作怪。

這些離譜癥狀,真不是孩子在“演小品”!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腦炎?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徐琳副主任醫師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訴大家。簡單來說,咱們身體里的免疫系統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專門負責抵御外來“敵人”。但在自身免疫性腦炎患者身上,這支軍隊突然“敵我不分”,把大腦當成了攻擊目標。大腦被攻擊后,自然就會“亂了套”,出現各種奇奇怪怪的表現:

第一,行為異常:從突然變得暴躁易怒、大喊大叫,到無意義地重復動作,比如不停地洗手、轉圈;更夸張的,還有孩子突然模仿動物的行為,學狗叫、像貓一樣弓著背走路。

第二,胡言亂語:說話顛三倒四,把現實和幻想混在一起,自稱是“古代皇帝”“外星人”;或者回答問題答非所問,讓人摸不著頭腦。

第三,其他“迷惑行為”:記憶力突然變差,剛發生的事情轉眼就忘;身體不受控制地抽搐、抖動;甚至出現幻覺,看到或聽到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為啥這病專挑青少年“下手”?

自身免疫性腦炎就像一個“青春期跟蹤狂”,特別偏愛10-18歲的孩子。為啥?這得從青春期的“特殊性”說起。青春期是身體發育的高峰期,免疫系統也在這個階段“升級迭代”,變得格外敏感和活躍。就像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沖動、叛逆一樣,免疫系統偶爾也會“情緒失控”,一不小心就“誤判”,把大腦當成了“敵人”,發動攻擊。

更要命的是,這病初期癥狀太會“偽裝”了!很多家長和老師會把它當成:

1.青春期叛逆:孩子脾氣暴躁、頂撞父母?正常!青春期嘛!

2.壓力太大:突然胡言亂語、行為古怪?肯定是學習壓力大,休息幾天就好!

3.心理問題:出現幻覺、妄想?帶去看心理醫生吧!

等發現不對勁再去醫院,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所以,一定要記住:如果孩子出現“反常且離譜”的癥狀,千萬別不當回事!

出現這些信號,立刻帶娃去醫院!

判斷孩子是不是中招,記住這幾個關鍵信號:

1. 性格“大變臉”:平時溫和的孩子突然暴躁,或者開朗的孩子變得孤僻、冷漠,而且這種變化很突然,和之前的性格反差極大。

2. 語言“無厘頭”:說話邏輯混亂,比如把“我要吃飯”說成“飯吃我”;或者突然說出一些奇怪的詞匯和句子,連孩子自己都解釋不清。

3. 身體“不受控”:頻繁手抖、抽搐,走路不穩;嚴重的可能出現癲癇發作,突然倒地、四肢僵硬。

4. 記憶“斷片”:忘記熟悉的人、事、物,比如不認識自己的父母,想不起剛學過的知識。

5. 其他癥狀:伴隨頭痛、發熱、睡眠紊亂(比如白天嗜睡,晚上亢奮)。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任何一種情況,別猶豫,直接掛兒科或者神經內科的號!醫生一般會通過抽血檢查抗體、做腰椎穿刺(別怕,就像打一針,沒那么可怕)、腦部磁共振等檢查,來確診是不是自身免疫性腦炎。

別慌!這病能治,但千萬不能拖!

雖然自身免疫性腦炎聽起來嚇人,但大部分自身免疫性腦炎經過規范治療是可以恢復的! 治療方法主要是用藥物“安撫”失控的免疫系統,比如使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讓它停止攻擊大腦;同時對癥處理各種癥狀。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醫生徐琳表示,只要發現得早,很多孩子治療后能完全恢復正常,繼續上學、生活。

但重點來了!治療的“黃金時間”非常短,從出現癥狀到病情嚴重,可能也就幾天到幾周的時間。如果拖得太久,大腦受到的損傷可能無法完全恢復,留下記憶力下降、認知障礙等后遺癥。所以,一旦懷疑孩子有問題,一定要立刻就醫。

家長能做些啥?這些“防坑指南”收好!

雖然這病沒法完全預防,但咱們可以提前做好“預警”:

1. 多關注孩子的變化:每天抽點時間和孩子聊聊天,觀察他們的情緒、行為有沒有異常。如果發現孩子突然“畫風突變”,別先急著批評,多問幾句“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2. 別讓孩子太累: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熬夜寫作業、連軸轉上補習班是常事。但過度疲勞會讓免疫系統“罷工”,盡量保證孩子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

3. 重視小毛病:感冒、發燒、感染這些看似普通的小病,可能會誘發自身免疫性腦炎。所以孩子生病時,一定要及時治療,別讓小問題拖成大麻煩。

4. 定期體檢:建議每年帶孩子做一次全面體檢,重點關注免疫系統相關指標,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醫生徐琳再次叮囑各位家長朋友: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敏感脆弱,作為家長,咱們更要多一份細心和耐心。如果出現反常且離譜的癥狀,一定要多留個心眼!畢竟,比起誤會孩子“叛逆”,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才是真的后悔莫及。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健康康,遠離這些“狡猾”的疾病。

供稿:兒科 田甜

編審:宣傳辦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