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野花系列”的第三期,Plant最前線將和大家一起再度放慢腳步,聚焦植物園里那些極易被忽視的白色小野花。本期的主角們身形纖巧,想領略它們的美,或許需要俯下身,甚至借助放大鏡,才能看清其精妙的構造與紋理。讓我們一同開啟這場微縮世界的探索之旅。相信通過這次相遇,你定能在綠意蔥蘢間,一眼認出這些優(yōu)雅的“小隱士”。
薺 Capsella bursa-pastoris 十字花科 薺屬
在早春的田野間,我們常常能看到一簇簇嫩綠的薺菜鉆出泥土,細碎的白花如繁星點綴。薺菜俗名“地米菜”,是中國分布最廣的野草之一,從東北的黑土地到江南的水田埂,從西北的荒坡到西南的山谷,幾乎無處不在。每年2-4月,薺菜的莖頂抽出總狀花序,四瓣舒展如十字,花瓣僅長2-3毫米。
薺菜心形短角果
薺最具標志性的特征是它的短角果:扁平如紙,倒三角形或心形,成熟后果皮沿中央隔膜裂開,輕觸即散落細小的褐色種子。農歷三月初三上巳節(jié),民間素有“薺菜花煮雞蛋”的習俗。人們相信此日采摘的薺菜陽氣最盛,與雞蛋同煮可驅邪避瘟。但也悄悄提醒大家一句,植物園里的野菜請留給昆蟲和小動物哦~用拍照代替采摘,一起守護自然的饋贈!
拉拉藤 Galium spurium 茜草科 拉拉藤屬
拉拉藤俗稱豬殃殃、八仙草。為一年生草本,它的莖有四條棱,棱上有著倒生的小刺,6-8枚葉片輪生排列,葉片上也密布小刺。說拉拉藤開“小白花”其實稍有牽強,因為它的花實在太小,太難觀察,并且也“不夠白”,常帶有淺淺的黃綠色,藏于莖葉間難以辨認。
拉拉藤的花
拉拉藤的果為分果,分果由1-2個離生心皮組成,成熟后分離為單種子小果,但不開裂。它的果實表面長滿鉤毛,能鉤住動物皮毛幫助傳播。
拉拉藤的果
“豬殃殃”這一俗名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它可以用來喂豬,實則不然,“殃”字含有“受害”“遭殃”之意,古人發(fā)現(xiàn),豬如果誤食這種植物,就會出現(xiàn)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
天葵 Semiaquilegia adoxoides 毛茛科 天葵屬
天葵為多年生小草本,植株纖細柔弱,它的小花極為迷你,總是低著腦袋,形似“倒垂的郁金香”,不過想要看清它真正的花瓣,可能得用放大鏡,因為你以為的白色“花瓣”實際上是它的花萼,藏于內部黃色的筒狀結構才是它真正的花瓣。
天葵的果
最近已經可以看到天葵的果,一般由三個或四個離生心皮組成聚合蓇葖果,蓇葖剛裂開時像小漏斗般承托著種子,隨后“漏斗”越張越大,種子脫落,留下“漏斗”干燥的空殼。
天葵的塊根干燥后可入藥,中藥名為“天葵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繁縷 Stellaria media 石竹科 繁縷屬
繁縷看起來花瓣眾多,實際上只有5瓣,每片花瓣中間裂開,深裂后的樣子看似10片。它的植株毫不起眼,卻也藏著令植物愛好者頭疼的小麻煩,常見的“繁縷”有三四種,植物園里較常見的有繁縷和鵝腸菜(Stellaria aquatica)(俗名牛繁縷),想區(qū)分二者,得瞪大眼睛數(shù)一數(shù)它們花柱的數(shù)量,繁縷的花柱為3,鵝腸菜的花柱為5。
鵝腸菜 花柱數(shù)量為5
如果細心尋找,我們也能在植物園發(fā)現(xiàn)雞腸繁縷(Stellaria neglecta)和雀舌草(Stellaria alsine)。雞腸繁縷的花柱也為3,但雄蕊數(shù)量更多(繁縷雄蕊3-5,雞腸繁縷8-10);雀舌草莖無毛(前三種莖都被毛),可做區(qū)分。
雞腸繁縷 雄蕊8-10
雀舌草 莖無毛
碎米薺 Cardamine occulta 十字花科 碎米薺屬
碎米薺別名“見腫消”、“雀兒菜”,它喜歡生長在肥沃、濕潤的環(huán)境中,因此經常出現(xiàn)在農田。和薺菜一樣,碎米薺的袖珍小白花上也有著十字花科典型的四片花瓣,但碎米薺更加矮小細弱,二者最明顯的不同是,碎米薺并沒有薺菜標志性的愛心形短角果,它的果是細長豆莢狀的長角果。
碎米薺的長角果
碎米薺帶有類似芥末的微微辛辣味,且口感較粗糙,可別誤當作普通薺菜包餃子!不過也有人喜歡它的獨特風味,用來涼拌或煮湯。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植物園生態(tài)環(huán)境敏感,請勿采挖,保護生物多樣性,從你我做起。
澤珍珠菜 Lysimachia candida 報春花科 珍珠菜屬
今天介紹的白色小野花花朵都不大,澤珍珠菜也是如此,但它卻做到了以量取勝,頂生的總狀花序會聚集一串小白花,盛放時也頗為可觀,加上它常常連片生長,遠看如同灑落水澤邊的珍珠。它的小白花由五枚花瓣組成,花瓣會微微反卷,初開花時,它的總狀花序常常因為過于密集,形成闊圓錐形,隨著花朵次第盛開,整個花序會逐漸拉長。
花序側面
花期過后,可以看到澤珍珠菜卵圓狀的蒴果,初為綠色,成熟后漸漸變成紅褐色,有意思的是,我們不僅可以在果的下方看到宿存的五片花萼,還可以在果的頂端看到宿存的花柱,像是戴了一頂尖角帽。
球序卷耳 Cerastium glomeratum 石竹科 卷耳屬
緊湊的花序
球序卷耳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其呈頭狀的聚傘花序,在未開放時,因為花梗很短,花序十分緊促,就像個小球,隨著花朵開放,花梗后續(xù)也會隨之延長。
開花后花梗變長
和繁縷一樣,它的白色小花也是五瓣,花瓣先端也二裂,不過繁縷會深裂到花心(一瓣形如兩瓣),而球序卷耳只是淺裂,看上去像兩只乖巧的兔耳,加上它莖葉和花序都被毛,看上去整株都毛茸茸,更顯萌態(tài),也有人叫它“棉花胎草”。它還有個俗名叫“婆婆指甲菜”,《救荒本草》寫到:“葉似女人指甲”,球序卷耳莖上部的葉片為倒卵狀橢圓形,頂端急尖,有些像修剪過的指甲。
今天的白色小野花探訪之旅就告一段落啦。植物世界何其豐富,我們在方寸篇幅間所能呈現(xiàn)的,不過是驚鴻一瞥,“野花系列”雖遠遠無法囊括植物園的所有野花,但也期待能喚起你觀察自然的興趣,去邂逅更多藏于草叢和石縫間的驚喜。
文字:王浥塵、任璐娜、楊瓊瑤、王雅、金怡、朱夢、沈依婷
圖片:王浥塵、王雅、高亞紅
技術支持:高亞紅
來源: 杭州植物園(杭州西湖園林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