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病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疾病,各年齡段人群均可能遭受其困擾。掌握常見骨病的分類和成因,對預防和應對這些疾病大有裨益。下面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常見骨病的分類與成因。
常見骨病的分類
創傷性骨病
創傷性骨病主要是由于直接或間接的暴力作用于骨骼及其周圍組織而引起的。這類骨病常見的有骨折和脫位。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中斷。日常生活中,摔倒、撞擊、車禍等外力作用都可能導致骨折。例如,老年人因骨質疏松,摔倒后更容易發生骨折,如股骨頸骨折、橈骨遠端骨折等。骨折會導致局部疼痛、腫脹、畸形及活動受限。
脫位即關節面失去正常對合關系,俗稱脫臼。常見的脫位部位有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等。如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劇烈運動或外傷時,患者會出現關節畸形、疼痛、活動障礙等表現。
退變性骨病
退變性骨病是由于關節、椎間盤等組織隨著年齡增長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引起的疾病。常見的有骨關節炎和腰椎間盤突出。
骨關節炎是慢性關節疾病,特征為關節軟骨退化、磨損及邊緣骨質增生,常見于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及手指關節。患者癥狀包括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及活動受限,嚴重時關節可能畸形。
腰椎間盤突出由腰椎間盤退變致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引發癥狀。主要表現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無力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行走和日常生活。
代謝性骨病
代謝性骨病,尤其是骨質疏松癥,是由于骨代謝紊亂導致的骨量和骨結構異常的疾病。骨質疏松癥的風險因素包括營養不足、缺乏體育鍛煉、吸煙、過量攝入酒精和咖啡因,以及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皮質類固醇和抗酸劑。此外,遺傳和種族因素也對骨密度和骨質疏松癥的易感性有顯著影響。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和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患者早期無癥狀,病情發展后可能出現骨痛、身高縮短、駝背,嚴重時輕微外傷即可致骨折,如椎體、髖部等。
炎癥性骨病
炎癥性骨病是由各種炎癥因素引起的骨骼及關節病變,類風濕關節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包括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可導致關節軟骨和骨破壞,最終可能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主要侵犯手、足等小關節,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僵硬、畸形,常伴有發熱、乏力、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若未能及時施治,關節功能將逐漸喪失,進而嚴重妨害生活質量。
先天性骨病
先天性骨病乃因遺傳或胚胎發育之異常所致,表現為骨骼發育之畸形或罹患相關疾病。例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嬰兒在出生時或出生后髖關節發育異常,導致股骨頭不能正常位于髖臼內。患兒可能出現下肢不等長、步態異常等表現。
常見骨病的成因
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骨骼、關節、椎間盤等組織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老年人骨骼內礦物質含量日漸減少,骨密度隨之降低,故骨質疏松癥易于發生。關節軟骨的水分和營養物質減少,軟骨細胞功能減退,關節的磨損和退變加劇,導致骨關節炎等退變性骨病的發病率升高。腰椎間盤的髓核含水量減少,纖維環彈性下降,容易發生破裂,引發腰椎間盤突出。
性別
性別因素于部分骨病之發生中,亦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女性絕經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破骨細胞活性增強,骨吸收加快,骨量丟失加速,導致女性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女性的發病率也高于男性,可能與女性的免疫系統特點有關。
生活方式
久坐不動會導致腰部肌肉缺乏鍛煉,力量減弱,腰椎支撐力下降,進而使腰椎間盤承受更大壓力,易發生退變和突出。此外,久坐還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骨骼和關節營養供應不足,加速退行性改變。
適當運動能增強骨骼強度和密度,促進關節滑液分泌,滋養關節軟骨。而缺乏運動會使骨骼和關節處于閑置狀態,導致骨代謝紊亂,增加患骨質疏松癥和關節退變的風險。
過度負重會使骨骼、關節和肌肉承受過大壓力。如搬運工人長期彎腰搬重物,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膝關節長期承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磨損,引發骨關節炎。
遺傳
遺傳因素在骨病的發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先天性骨病如髖關節脫位往往表現出家族聚集現象,提示遺傳因素的參與。骨質疏松癥的骨量峰值和骨代謝特點受遺傳因素影響,父母有骨質疏松癥的個體患病風險較高。類風濕關節炎的遺傳傾向也得到了證實,特定基因位點如HLA-DR、PADI4和PTPN22的變異與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疾病
一些全身性疾病會影響骨骼和關節的健康。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會導致骨代謝紊亂,增加骨質疏松癥的發病風險。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不僅會引起關節的炎癥和破壞,還可能影響其他重要器官。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發病機制復雜的疾病,可累及心、腦、腎等全身多個重要臟器,而類風濕關節炎則表現為輕度或中度發熱,游走性多關節炎,常見于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此外,腫瘤、感染等疾病也可能侵犯骨骼,導致骨病的發生。
了解了常見骨病的分類和成因,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如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避免久坐和過度負重,堅持適度的運動,保持均衡的飲食,及時治療相關疾病等。此外,定期進行體檢至關重要,特別是針對老年人和具有骨病家族史的人群,這有助于及早發現并治療骨病,進而提升生活質量。(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致謝原作者)。
參考文獻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 [M]. 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
邱貴興,戴克戎。骨科學 [M].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 [J]. 中華骨科雜志,2017, 37 (11): 641-667.
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 [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8, 22 (4): 225-239.
來源: 徐斌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