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發現自己眼前偶爾會出現小黑點或黑斑,形狀不一,有圓的、橢圓的、條索狀的等等,并且它們會隨著眼球的轉動而飄來飄去,尤其當看天空或者白色墻壁時更加明顯,那可能是得了“飛蚊癥”!在眼科,“飛蚊癥”其實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視覺異常癥狀。
飛蚊癥是病嗎?
實際上,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臨床上,“飛蚊癥”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理性的,而另一類是病理性的。
1、生理性飛蚊癥
生理性飛蚊癥不是病,它最主要的原因是玻璃體年齡性的改變導致的玻璃體混濁。玻璃體是人眼內體積最大的透明成分,出生時是凝膠狀的,4歲時玻璃體開始出現液化跡象。液化是指凝膠狀的玻璃體逐漸脫水收縮,水與膠原分離。隨著年齡的增長,玻璃體內水的成分明顯增多,同時膠狀成分逐漸減少。在此過程中一些有形的成分被析出,形成玻璃體混濁,在玻璃體內形成各種形狀的漂浮物,導致飛蚊癥的癥狀。所以,這種生理性的飛蚊癥并不是病,就像人老了頭發變白一樣是一種老化的表現。但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同時,玻璃體與它后面緊貼的視網膜也在逐漸脫離。在這一過程中,是有可能發生視網膜變性、裂孔的。尤其當您如果是高度近視或者本身就有視網膜疾病的話,風險更是會提高。
2、病理性飛蚊癥
病理性飛蚊癥常常見于玻璃體積血、眼內炎、葡萄膜炎等疾病。這種飛蚊癥通常會伴隨短時間內的“飛蚊”數量增多和視力下降,并且需要及時就診治療,否則會造成嚴重的視力損傷。
飛蚊癥的預防措施
盡管飛蚊癥與年齡、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但以下措施可降低其發生風險或延緩進展:
1、保護眼睛,避免外傷
運動或從事高危職業時佩戴護目鏡,防止眼部撞擊或穿刺傷。避免用力揉眼,減少玻璃體受外力牽拉的風險。
2、控制近視發展
高度近視(600度以上)是飛蚊癥的高危因素。青少年應科學用眼,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增加戶外活動,必要時通過角膜塑形鏡(OK鏡)或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延緩近視進展。
3、管理慢性全身疾病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血壓,定期檢查眼底,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血管阻塞導致的玻璃體出血。
葡萄膜炎等眼內炎癥需及時治療,避免炎性物質滲入玻璃體。
4、健康生活方式
戒煙:吸煙會加速玻璃體液化,增加飛蚊癥風險。
補充抗氧化劑:適量攝入富含維生素C、E、葉黃素的食物(如深色蔬菜、柑橘類水果、堅果),可能有助于保護玻璃體結構。
5、定期眼科檢查
40歲以上人群、高度近視者每年應進行散瞳眼底檢查,早期發現玻璃體后脫離、視網膜裂孔等問題。
飛蚊癥的治療方法
飛蚊癥的治療需根據病因和嚴重程度決定,分以下幾種情況:
生理性飛蚊癥:適應為主
大多數飛蚊癥為良性,由玻璃體自然老化引起,無需特殊治療。
視覺適應:大腦通常會在數周至數月內逐漸“忽略”漂浮物,癥狀主觀感受減輕。
避免過度關注:減少刻意注視白色背景的行為,轉移注意力。
調整環境光線:使用防眩光屏幕、佩戴變色鏡片,降低光線對比度帶來的不適。
注意:如果生理性飛蚊癥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嚴重不便,患者迫切需求“飛蚊”消失。也可到醫院就診,尋求醫生幫助。
病理性飛蚊癥:針對病因干預
若飛蚊癥由眼底疾病引起,需緊急處理原發病:
視網膜裂孔或脫離:通過激光光凝術封閉裂孔,或行玻璃體切除手術復位視網膜。
玻璃體出血:輕癥可等待血液自行吸收;嚴重者需玻璃體切除術清除積血。
葡萄膜炎: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控制炎癥,減少炎性漂浮物。
其他治療選擇(需謹慎評估)
激光玻璃體消融術:通過激光擊碎玻璃體內大塊渾濁物,使其變小或移出視線范圍。適用于嚴重影響生活的患者,但存在損傷視網膜的風險,需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操作。
玻璃體切除術:手術切除渾濁玻璃體并替換為平衡鹽溶液。僅用于極少數癥狀嚴重且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
何時需要立即就醫?
以下情況可能提示嚴重眼底病變,需24小時內就診:
1. 突然出現大量飛蚊,尤其是伴有閃光感(類似閃電或火花)。
2. 視野邊緣出現幕簾狀遮擋或視力急劇下降。
3. 飛蚊癥伴隨眼痛、紅腫、畏光(可能為感染或炎癥)。
總的來說,假如有了“飛蚊癥”的癥狀,先不用緊張、害怕。如果并沒有短時間內的癥狀加重或視力下降,那么很可能只是生理性的玻璃體混濁,不需要治療。但是我們也建議盡早去醫院就診檢查,排除早期的視網膜變性及裂孔,高度近視,尤其要注意。如發覺自己視力短時間內明顯下降或飛蚊數量明顯增多,更應盡早就診。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治療依據!
內容來源:
- 朱雯雪,蔡巖. 飛蚊癥的病因研究及治療新進展[J]. 國際眼科雜志,2025,25(3):446-450. DOI:10.3980/j.issn.1672-5123.2025.3.19.
- 江澤涵.飛蚊癥的預防與治療[J].家庭中醫藥, 2013(4):1.DOI:CNKI:SUN:JTZY.0.2013-04-031.
圖片來源:攝圖網、原創設計、廠家供圖
來源: 朝聚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