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為什么說汝窯工匠創造了化泥為玉的神話?

答: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玉作為社會政治價值和等級地位的象征,也是社會道德文化的載體。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六瑞”的使用制度,儒家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觀念,賦予其“五德”“九德”“十一德”的道德含義。當時有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要做到“溫潤而澤”“溫其如玉”“溫溫恭人”等禮數。佛教主張人們向善而慧,與玉品德不謀而合。道教思想認為:玉是自然界的精華,具有超自然性,玉有靈通、可以升飛,玉有祥瑞之征,可遠禍近福除慝辟邪。宋朝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時代,自然對玉情有獨鐘,宋王朝奉佛、近道,那么尚青與似玉之物必定是宋朝皇室的摯愛之器。于是,對皇室日常大量使用的瓷器便有了明確的要求,即色如青天,釉質如玉。在官府及文人的參與下,汝窯的工匠們在技術進步與藝術追求的雙重推動下,便開始了這注定要名揚天下化泥為玉的歷史性工程。有充分的歷史資料表明,中國青瓷在宋代的汝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究其原因,一是審美的需要,二是技術的提高。因此,堪比青天的青色和玉質感是當時重要的追求目標。經研究比照,我們發現汝窯御用瓷器與汝窯民用瓷器在釉料配方上有所改進,明顯增加了釉石的比例,由石灰釉轉變為石灰堿釉,釉料中除長石、方解石、草木灰外,釉中加入了瑪瑙末,增加了釉質的玉質感,釉色也由青綠色向正天青上轉變;在燒成上成功地控制了燒成氣氛,以還原氣氛的強弱,使釉色由青綠向天青轉換。另外,還成功控制了燒成范圍,以生燒的方法使釉產生了葆光的乳濁效果,為釉的玉質感提供了條件。這看似小小的變革,其實是一種劃時代意義的創新,正是這些技高一籌的汝窯工匠們用精湛的技術水平和獨到的審美匠心鋪平了汝窯走進宋朝宮廷之路,也打開了汝窯走進中國陶瓷藝術最高殿堂之門,締造了中國青瓷化泥為玉的神話。

來源: 問汝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