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

可對于便秘人群來說,

這種痛苦卻真的能夠感同身受。

到了冬季,氣候干燥,

人們的活動少了、水果蔬菜吃的少了,

一不小心,便秘就找上了門。

有以下癥狀2-3條,你就可能踏入了“便秘圈”

每周排便次數少于三次;

排出的便便干結,有1/4以上的質地都非常硬;

排便時得費老大的勁兒;

經常要靠輔助辦法(如開塞露)才能排便;

拉完還是覺得意猶未盡;

......

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分辨清楚再治療

功能性便秘,因飲食習慣或生活習慣引起的便秘,如攝入食物中的纖維素少、日常喝水少、缺乏運動、經常性地強忍便意使腸道失去敏感性以及排便時愛看手機導致肛門充血或進展為痔瘡等,均可能出現便秘。

器質性便秘,由于某種疾病導致的便秘,如代謝性疾病、神經源性疾病、結腸原發疾病(如結腸癌)等。

藥物性便秘,指服用某些藥物后導致的便秘,如抗膽堿能藥物、阿片類藥、鈣拮抗劑、抗抑郁藥等等,都會阻礙便便的道路。

便秘是無法言說的痛,可不要用錯方法:

香蕉緩解便秘?!?/p>

很多人認為香蕉有治療便秘的作用,便秘時吃上幾根,其實并沒有科學依據。熟透的香蕉含有的膳食纖維不如同等份量的蘋果、梨,而沒熟透的香蕉鞣酸含量高,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發生作用,反而可能加重便秘。

便秘就立即吃瀉藥。×

并不是所有排便困難都僅僅是便秘,有的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要對癥治療。有些慢性便秘的患者,往往剛開始并不嚴重,但長期使用瀉藥卻使腸道產生了依賴,便秘癥狀加重。

長期依賴開塞露?!?/p>

開塞露可幫助由于大便干結出現排便困難人群排便過程更加順暢,但不能真正的緩解便秘,治標不治本。長期使用開塞露,還可能對其產生依賴。長期便秘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便秘不可忍,養成這些幫助排便的好習慣

多吃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留住腸腔水分并增加糞便體積,幫助增加排便頻率、改善糞便性狀、縮短結腸轉運時間。膳食纖維在水果蔬菜中比較多見,每天攝入25-35g為宜(每500g水果蔬菜中約含10g膳食纖維)。

多喝水。便秘人群在每天飲用2L水的同時,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會很好的緩解便秘,但僅單純增加水的攝入,對于緩解便秘效果并不明顯。

多散步。規律的體育運動可縮短腸道傳輸時間、利于通便,有氧運動如步行、騎車等對改善便秘有效。一般推薦運動量為30~60分鐘/天,至少2次/周。

排便不暢時,還可試試這些小妙招

蹲式秋千:坐在馬桶上,上身最大程度地往前彎曲(盡量去夠大腿),然后抬起上身重新回到90度的坐姿。這樣重復幾次應該就會產生便意了。

改變排便姿勢:采用蹲式姿勢排便時,人體肛腸角最大,更助于排便。在家坐馬桶時,可在腳下墊個凳子,由“坐式”改為“蹲式”。

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有效果,再考慮藥物通便

常見的藥物有滲透性瀉劑和容積性瀉劑,主要用于輕、中度便秘患者;刺激性瀉劑僅在必要時,短期、間斷使用。

滲透性瀉劑常見藥物,如乳果糖、聚乙二醇,比較溫和,兒童也可以放心使用。其中,乳果糖最好在早餐時服用,最初用藥的幾天可能會有腹脹的感覺,但一般連續用藥幾天后就會消失。

容積性瀉劑常用藥物,包括歐車前、聚卡波非鈣和麥麩等。服用這類藥品時,應攝入足夠水分。

溫馨提示:使用藥物通便,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如便秘不斷進展,應及時到院就醫。出現便中帶血、黑便等癥狀時,還要進一步排除便秘背后可能的其他“隱匿疾病”。

來源: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童安全用藥科普教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