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在孩子發(fā)燒咽痛或者外傷(摔傷、割傷、燙傷)的時候,有些家長為了預防發(fā)炎,會給孩子吃點抗生素,以達到消炎的目的。
事實上,誘發(fā)炎癥的因素相當多,總的可分四大類:生物因素(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物理因素(如熱、輻射),化學因素以及免疫因素。
很明顯,這些炎癥中,只有由細菌引起的炎癥,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才會有效,而這類情況只占炎癥比例中的少部分。
如果炎癥并不是由細菌引起的,就沒有必要用抗生素,用了也不起作用。
所以,家長們不要一看到寶寶有「炎癥」,就盲目地先把抗生素用上,這樣不但不一定能達到效果,還造成了抗生素的濫用。
遏制微生物耐藥,我們能做些什么?
◆不隨意自行購買抗微生物藥物。抗微生物藥物是處方藥,必須經過醫(yī)生的專業(yè)診斷才能確定是否需要服用,需要哪一種抗微生物藥物,要憑醫(yī)生處方購買和服用。
◆不主動要求開抗菌藥物。抗菌藥物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所以在確定細菌感染時才有效,這就需要專業(yè)診斷,例如,90%的感冒不是細菌感染,而是病毒引起的,抗菌藥物對病毒是沒有作用的。
◆不任意服用、不隨便停用,嚴格遵照醫(yī)囑、按療程、安全可靠地使用抗微生物藥物。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仍然按醫(yī)囑要求規(guī)律服藥。
◆良好個人衛(wèi)生措施有助于預防感染。經常洗手,避免與病人密切接觸,并且保持食物衛(wèi)生,生熟分開,安全煮熟后食用。
來源: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