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假期,紹興科技館精心策劃并推出“匠心筑夢,科普同行”主題系列活動,通過生動的展覽展示、有趣的互動體驗以及精彩的科普講解,讓公眾近距離接觸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展現勞動精神與科學探索的獨特魅力。假期累計接待游客2.5萬余人次,是公眾“充電打卡”的熱門選擇。活動的豐富內容引發廣泛關注,紹興新聞綜合頻道、紹興晚報等媒體紛紛跟進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多元形式傳遞科技與匠心的魅力。

弘揚勞模精神,致敬時代榜樣

為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科技館推出“約‘惠’勞動模范”專屬活動。活動期間,持有地市州及以上人民政府頒發的 “勞動模范”“金藍領” 證書、“五一勞動獎章”等相關證明的人員,可攜帶兩位家屬享受免費觀影福利,并獲贈全程講解服務。在《棲息地地球》等科技影片的震撼聲光中,在展品背后的科學故事里,勞模家庭感受社會對勞動者的崇高禮遇,在科技體驗中獲得新的啟發。

深耕****科普教育,點亮科學夢想

圍繞科普教育核心目標,科技館開展了“科學來探索”“科學快樂學”“魔力科學秀”等活動,為不同年齡段游客打造多元學習場景。

在“科學來探索”中,科普輔導員以紹興傳統特色文化元素——烏篷船為切入點,組織青少年制作烏篷船模型。“小小的船夫”在榫卯咬合間感受古代勞動者的智慧,于船體弧度中初探流體力學,在千年水鄉的文化傳承與現代科學的理論引導中萌發科學新芽。

“科學快樂學”課程聚焦勞動與科學主題,通過生動講解和趣味實驗,讓青少年體會科學技術對改善勞動條件、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課程中,科普輔導員借助機械模型操作、應用案例講解等方式,將抽象知識具象化,激發青少年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魔力科學秀”舞臺上,科普輔導員將聲音振動、表面張力等復雜的科學原理轉化為“會跳舞的鹽粒”“彩虹牛奶”等妙趣橫生的小實驗,1200余名小游客在實驗中,將抽象概念化作指尖跳躍的奇跡。

創新科普體驗,拉近科學距離

科技館不斷探索展廳服務模式的新路徑,整合傳統展示形式與前沿科技手段,讓游客零距離感受科學的魅力,激發對科學的興趣與探索欲。

“科普零距離”活動覆蓋了多個主題展廳,策劃了豐富的互動環節。在“地球與生命”展廳中,游客們深入了解地球的壯美和生命的奇跡,通過科普講解和互動體驗,對竊蛋龍、白鯨等生物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同時,AR互動體驗區也讓古生物骨架群“復活”,讓參與者仿佛置身于史前世界,與古生物“零距離”接觸。“科技與生活”展廳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通過生動的案例和互動體驗,展示了科技對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影響。在互動中,青少年朋友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還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便利和樂趣。“探索與發現”展廳通過展品展項和實驗設計,為游客展現了奇妙的力學世界,讓他們在趣味互動中直觀感受力與質量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強化志愿服務,保障活動開展

科技館積極招募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年齡段的志愿者,他們懷著對科普事業的熱忱,投身于活動組織、游客引導、咨詢答疑等工作。“五一”期間,共有80名志愿者參與服務,累計服務時長達到560小時。在“約‘惠’勞動模范”活動中,志愿者貼心服務,確保勞模家庭體驗升級;在青少年科普活動現場,志愿者協助維持秩序,助力活動順利進行;在展廳內,志愿者耐心解答,引導游客體驗展項,是科技館內溫暖與專業的風景線。

承襲千年匠心文脈,根植科技創新沃土。“五一”假期,紹興科技館為公眾帶來了一系列優質的科普盛宴。接下來,科技館將持續深化“場景化、互動式、沉浸式”的科普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培育創新火種,力求為公眾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科普體驗,為提升全市公民科學素質、推動科普事業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來源: 紹興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