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紹興科技館與越城區文旅集團聯合開展“水上科技館”研學項目,通過鏡湖濕地、“水上科技館”與紹興科技館“三點一線”設計,將江南水韻、古城文脈與前沿科技深度融合,為青少年開啟了一場“文化+科技”的研學之旅。
研學首站,學生們乘坐“水上科技館”游鏡湖濕地。輔導員依托鏡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資源,以“水陸對話”分享濕地生態智慧:從遷徙候鳥的生存法則到水生植物的凈化玄機,從古橋榫卯的力學密碼到鑒湖水系的治水哲學。此外,同學們還了解到紹興作為橋鄉,每一座橋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記憶,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水上科技館”行駛至三館碼頭,孩子們來到紹興科技館走進 “科迷小課堂”。輔導員講解紹興漁業資源科普知識,并結合展品展開互動問答。同學們積極參與,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豐富的漁業知識,對紹興的漁業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隨后同學們參與了科學夢工場的實踐課程 ——《水上科技——橋世界》。從八字橋的千年承重之謎到跨海大橋的斜拉索黑科技,學生們在“橋梁簡史”中洞見力學進化史。動手環節,團隊需用限定材料搭建承重5kg的斜拉橋模型。榫頭咬合角度、索塔傾斜系數、橋面載荷分布…少年工程師們反復調試參數,最終用竹簽與棉線筑起微型奇跡。
本次研學以“水”為脈,串聯起生態治理、工程智慧與文化傳承三大維度。紹興科技館將持續探尋紹興文化里的科學基因,讓科技與文化共生的火種照亮更多青少年的探索之路。
來源: 紹興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