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臨滄市科協,圍繞培育青少年群體科學素養,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在深化科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功夫,充分發揮科技館科普教育陣地優勢,優化提升科技館優質資源供給服務能力,開展一系列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科普活動,全力推進青少年群體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同學們,大家知道留聲機怎么發聲嗎?”“為什么哈哈鏡與普通鏡子照出來的效果不一樣?”“今天,我們學到了伯努利原理.......”這樣的提問聲,每周末都會在“趣味科普小課堂”上響起,40分鐘的課堂上,坐滿來自各學校的青少年,大家在科普輔導員的帶領下,專注著手里的刷刷車、磁懸浮筆、掃地機器人等科學小制作,寓教于樂中,學習了涵蓋聲、光、電、力等自然科學和交叉學科的基礎科普知識,同時,每堂課后科普輔導員還會認真收集意見建議,不斷迭代和豐富內容供給,確保普及的權威性、科學性、有效性、知識性,用服務擴大科普“小朋友圈”的影響力,提升青少年的科技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截止2023年底,共開展“趣味科普小課堂”96期,3419青少年參與。
“看到了,看到了,好多星球,上下左右都有,太漂亮了?!闭隗w驗VR穿戴設備的南屏小學四年級的一名學生對同班同學興奮地說,此時,在序廳、科技臨滄、科技與生活、兒童樂園、未來科技5個展區里人頭攢動,54件互動科普展具也迎來了“高光時刻”,師生們一邊聽著講解,一邊“零”距離感受著科學的魅力。為在“雙減”政策中做好加法,市科協踐行“一線工作法”,聯合教育部門,以南屏小學、前進小學為試點,分批次組織各年級學生到科技館參觀體驗,同時,選派業務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科普輔導員常態化參與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探索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館校合作機制,打造第二科學課堂,豐富課外科技實踐活動。截止2023年底,共開展館校合作10期、科普進校園活動12場次,受益青少年達1.6萬余人。
“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同學們不但感興趣,還能提高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南屏小學帶隊教師說。
此外,為進一步增強青少年的科普獲得感,市科協強化擇優選題策劃,研究分析受眾青少年年齡結構,以“神奇、好玩、有趣”的主題,邀請行業科普“大咖”講授2場次航空航天科普知識,派出18名科普志愿者到臨滄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玉龍社區、文華社區、錦鳳社區等開展科普志愿服務活動9場次,舉辦4期“我是小小科普輔導員”主題實踐活動,選樹出61名優秀青少年擔任科技館“金牌科普輔導員”,線上線下共接待13.8萬人參觀科技館,切實以強勁的科普之翼,讓科學精神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風。
來源: 科普臨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