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永川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李瑋哲見習助理工程師、鄒靜波主任技師
兒童和青少年肥胖,是近些年伴隨中國經濟高速成長而出現的“幸福的煩惱”,也是全社會重點關注的公共衛生的熱點問題之一,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數據顯示,6歲以下兒童肥胖率為3.6%,6至17歲兒童青少年的肥胖率達到了7.9%,相比1982年僅為0.2%,增長幅度顯著。
孩子為何變成“小胖墩”?什么是兒童青少年肥胖?
簡單來說,肥胖是身體里脂肪堆積過多,對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種狀態。它可不是簡單的“長得壯”,而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 。衡量兒童青少年是否肥胖,主要依據身高別體重或年齡別BMI(身體質量指數)等指標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城市和農村都未能幸免 。
兒童青少年肥胖大多是原發性肥胖,主要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遺傳等因素有關。想想看,是不是零食飲料不離手?是不是每天“好吃懶做”?運動量不足?這些都可能是導致能量攝入大于消耗的關鍵因素 。
中醫認為,兒童青少年肥胖與體質虛弱、飲食不規律、先天稟賦、缺少運動以及情緒問題有關。痰濕內停,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最終形成肥胖 。中醫還將肥胖分為胃熱火郁、痰濕內盛、氣郁血瘀、脾虛不運、脾腎陽虛等不同證型,并有相應的臨床表現 。
科學食養,助力健康成長
科學的食養是降低兒童青少年肥胖危害的重要手段!《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提出了六大原則和建議,幫助孩子們吃出健康:
小份多樣,均衡營養:保證食物多樣化,每天谷薯類、蔬菜水果、禽畜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都要有 。選擇小份量,控制總能量攝入,吃飯吃到八分飽 。增加新鮮蔬果、全谷物和雜豆的比例,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減少高油、高鹽、高糖食物和含糖飲料 。對于肥胖兒童青少年,建議在正常能量需求基礎上減少20%左右 。
辨證施食,量體裁衣:根據不同體質、季節和地域特點調整飲食 。中醫強調調養脾胃功能,并可根據不同的中醫證型選擇合適的食藥物質進行調養 。
良好飲食行為,習慣是金: 養成不挑食偏食、不暴飲暴食、細嚼慢咽的好習慣。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在睡前進食 。合理安排三餐能量比例,午餐要吃好 。進餐時可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食物,最后吃主食 。零食選擇微量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能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0% 。足量飲用白水 。
積極身體活動,動起來更健康: 充足的身體活動是預防和控制肥胖的重要手段。學齡前兒童每天活動3小時,學齡兒童每天至少60分鐘中高強度有氧運動,每周3天力量訓練 。運動要循序漸進,并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
多方合作,定期監測,科學管理,營造支持環境: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提供營養健康教育;定期監測身高、體重、腰圍等指標,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干預 ;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制定個性化體重管理方案。 創造有利于健康飲食和身體活動的環境。
兒童青少年肥胖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過科學的食養、充足的運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一定能幫助孩子們擺脫肥胖困擾,擁抱健康快樂的童年!
轉載自永川疾控微信公眾號,內容有修改!
來源: 永川疾控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