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加強老藥工傳統特色技藝傳承,培養一批中藥傳統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了全國老藥工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2024年11月“朋湯義全國老藥工傳承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支持建設,建設周期為3年。
根據《全國老藥工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工作室基于全國老藥工朋湯義創新性理論方法“中藥望聞問切”四法以及近40年“徽派中藥炮制”實踐經驗,構建了“中藥識別”實訓中心和“徽派中藥炮制”實訓中心相結合的培訓教學體系,有效挖掘整理、保護傳承朋湯義老藥工創新性“中藥望聞問切”理論體系及中藥炮制傳統技藝;總結新安醫學中藥炮制技術形成規律及其文化特色,著力打造“徽派中藥炮制”品牌,實現中藥炮制技術與區域文化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中藥識別新方法及“徽派中藥炮制”特色技藝傳承創新發展、臨床應用推廣的有效方法和模式。培養一批具有本工作室特色的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形成一支人才梯隊合理、特色技能突出的中藥復合型人才隊伍。
工作室同時掛靠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中醫院(徽派炮制實訓中心、中藥識別科普館)、教育部新安醫學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現代中藥重點實驗室、安徽省中藥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徽派中藥炮制”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安徽省教育廳省級示范“中藥識別”實訓中心、安徽省教育廳省級示范“徽派中藥炮制”實訓中心等項目建設單位。工作室成員15人(高級職稱 8人,中級職稱 7人;博士 3人,碩士 6人,本科6人),其中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5人。
工作室通過對安徽醫家中藥材特色炮制工藝、炮制技術規范及現代炮制機理研究相關文獻的挖掘,梳理了安徽區域內傳統炮制技術工藝,如清炒法、酒炙法、醋炙法、煅炙、制霜等工藝,發掘并規范了炮制炒桑葉、煨生姜、炒菊花和砂燙蒼耳子等臨方炮制品種。工作室科普基地標本館目前收集了以“十大皖藥”為代表的安徽特色炮制飲片標本300余種。 工作室實訓中心目前擁有安徽區域炮制技術相關的傳統器具實物如手工切藥刀、銼、碾槽、戥秤、沖筒、乳缽、龜背篩、泛丸匾、蒸籠等炮制器具;炮制相關古籍近百部。實訓中心除傳統的手工加工炮制工具外,另擁有剁刀式切藥機、轉盤式切藥機、立式切片機、萬能消音粉碎機、滾筒式炒藥機、篩藥機、煅藥機、蒸藥柜等現代化的加工炮制機械。
來源: 安徽省中醫院徽派炮制實訓中心、中藥識別科普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