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祿豐是我國恐龍研究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祿豐恐龍動物群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恐龍動物群之一。1938年,卞美年發現祿豐恐龍化石后,楊鐘健在抗戰年代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發掘、修理和研究,先后發表了14篇論文和4本專著,描述了包括7種恐龍、3類鱷、1種肺魚及卞氏獸和昆明獸兩種犬齒獸類,確立了滇中祿豐蜥龍動物群的地位。195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室)成立后,以孫艾玲為代表的一代經多年調查、發掘,尤其在似哺乳動物和哺乳動物門類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李傳夔,2009)。祿豐地區富集恐龍骨架化石,更重要的是產出了恐龍胚胎、恐龍遺跡化石、鱷類、似哺乳爬行動物和早期哺乳動物等化石,對研究恐龍、鱷類、早期哺乳動物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1995年,祿豐市境內發現了一處掩埋有幾百具恐龍化石的世界級的恐龍大墳場,自此,祿豐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恐龍之鄉”。2004年1月,“恐龍大墳場”所在地被原國土資源部公布為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祿豐恐龍化石資源開發也被云南省列為重點旅游開發項目,世界恐龍谷應運而生。
一座以“中國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級的恐龍化石資源為依托,集遺址保護、科考與科普、觀光游覽、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旅游景區,充滿了科普性、參與性、知識性、趣味性、高科技、原生態,成為云南旅游的一個新亮點。
“世界第一的恐龍化石裝架展示展廳”展示的70余具恐龍化石骨架,都是自1938年以來在祿豐被陸續發掘出土的侏羅紀早、中期的祿豐恐龍化石骨架,時間跨度達3600萬年,這里的每一具恐龍化石都在栩栩如生地敘述著一個故事,為已經逝去的億萬年光陰留下真實記錄。
來源: 云南網記者 王丹 黎安婷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