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市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的恐龍化石修復現場,兩位恐龍化石修復技師正在專心致志地修復著桌上的恐龍化石。修復技師手握氣動筆,小心翼翼地清理著粘在化石上的泥土,經過清理,骨骼表面白色的鈣質清晰可見,一旁擺放著的恐龍腳爪、頸椎、肋骨化石還在等待修復技師一一修復。
恐龍化石的修復是一個精細和耗時的過程,技師們除了用氣動筆,還要配合使用小刷子、小鑷子、手術刀、鋸片、膠合劑等,恐龍化石上的泥土清理干凈后,技師們還要對破碎的化石進行粘接。
近年來,祿豐市加大對恐龍化石保護和研究力度,持續擦亮“恐龍之鄉”名片,設立祿豐市地質遺跡保護管理所,成立祿豐市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完成轄區內1004個調查點調查并登記備案,匯總編輯成《云南祿豐化石產地保護名錄》,為古生物化石點的巡查和保護提供了依據。目前,已建檔恐龍化石417件。
祿豐市以祿豐恐龍化石科普展示教育基地、大洼恐龍山、祿豐世界恐龍谷范圍內的恐龍化石為主要載體,開展“校館聯動”,提高祿豐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參與度。2023年與云南大學、南京大學、楚雄師范學院等3所高校簽訂科研科考實習基地協議,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尤海魯團隊開展合作,圍繞祿豐恐龍化石陸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命名了一些我國早期演化的恐龍新屬種,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補充和厘定。
來源: 袁佳瓊、高煒、普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