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今日雨水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歷2月18-20日),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好雨知時節
天將化雨舒清景,萌動生機待綠田。雖雨水伴隨著短時間降溫,但淅淅瀝瀝的春雨并不惱人,“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雨水帶來的滿城煙柳和春日新綠,是春天的顏色。“春雨貴如油”田地里的莊稼得到雨水的滋潤,開始抽穗生長。春雨消殘凍,溫風到冷灰。春雨之后,氣溫逐漸升高,能明顯感受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指日可待。不入杏林園,哪知春色如許,杏林大觀園園區內草木抽新芽,桃花,櫻花,海棠花,梨花到了盛開的季節,“粉”滿枝頭,逐漸呈現欣欣向榮景象。
雨水習俗 過了雨水便是“龍抬頭”古時為祭祀龍神的日子,古人認為龍是春風化雨的主宰,因此到此時節便會到龍神廟祭祀,以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在喀斯特地貌高度發育的石林,杏林大觀園景區棧道常年可欣賞到絕美的山水風光,也許與龍王廟不無關系。
雨水養生須知1.宜調脾
脾最怕“濕”,氣候環境變化和飲食失節會加重脾胃負擔,導致腹痛、腹脹、腹瀉等不適。因此雨水時節要適量飲食,吃七分飽為好。
另外,如《千金月令》中所說,春月宜喝粥,建議用百合、茯苓、蓮子、山藥煮粥,以健脾利濕。還要多吃綠葉菜、甘蔗等多汁的蔬果來潤養脾胃。
2.宜食甘
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即少吃影響肝氣疏泄的酸味食物,增加有補脾安胃之效的甘味食物。
飲食上推薦甘平補脾的食物,如瘦肉、蛋類 、牛奶、豆制品、新鮮豆苗、水果等,也可多吃桂圓、 大棗等補脾補血之物。
3.宜早眠
每逢季節交替,人們都容易昏昏欲睡。尤其是春節假期期間,難免會熬夜晚起,進入工作日一時作息無法適應調整,便會出現頭暈等現象。
其實,睡眠時間過長和過短都對健康不利。春季養生應當克服季節變化對睡眠的影響,注意早睡早起,勞逸結合。
此外,中醫認為,肝主生發,春季肝火旺,易傷脾,平時應注意內調肝氣,外清濕邪,以利養脾;三餐保持五味不偏,少食辛辣生冷,忌偏食暴食。
雨水寄語 春雨灌溉植株,春雨洗去節假日人群熙然的喧囂,杏林大觀園仍舊以每日負氧離子含量平均高于5000的天然大氧吧環境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
節氣是大自然時令更替的日子,也是人們生活改弦更張的關口。
雨水節氣,希望你生命中總有美好的事物在浸潤,日子過得滋潤,更有能力潤澤他人。
來源: 杏林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