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每個人的皮膚上,或多或少都散布著一些或大或小、顏色深淺不一的“小標記”色素痣。這些常見的皮膚現象,醫學上稱為“黑素細胞痣”,是由皮膚中的黑素細胞局部聚集形成的良性腫瘤。雖然大多數人對此習以為常,但色素痣背后隱藏的醫學知識卻值得深入了解。正確認識這些皮膚上的“小標記”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
一、色素痣的形成與演變,皮膚上的自然“紋身”。
1、色素痣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始于胚胎發育階段。黑素細胞由神經嵴遷移至表皮和真皮,在某些部位過度聚集形成痣細胞巢,從而產生肉眼可見的色素痣。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
2、從出生到老年,色素痣的數量和形態會經歷動態變化。新生兒期較少見,青春期前后數量明顯增加,20-30歲達到高峰,此后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
二、色素痣的形成機制涉及多種因素:
1、遺傳因素:家族聚集現象明顯,父母痣多者,子女往往也較多。
2、紫外線暴露:尤其是間歇性強烈日曬會刺激黑素細胞增殖。
3、激素變化:青春期、妊娠期激素水平波動可導致新痣形成或原有痣增大變深。
4、免疫狀態: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現痣的數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色素痣并非一成不變。它們會經歷從交界痣到復合痣再到皮內痣的演變過程,這種演變通常是良性的。然而,當某些關鍵基因發生突變時,可能導致痣細胞異常增殖,甚至發展為惡性黑色素瘤。了解這些知識有助于我們正確看待皮膚上的這些“小標記”。
來源: 郭林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