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武漢長春觀道藏閣前的鐵樹迎來六年間第三次開花。
這株承載著億萬年生命密碼的“活化石”,繼2019年盛夏首次綻放、2023年酷暑二度吐蕊后,如今在晨鐘暮鼓的道韻中再度舒展金輝,以打破常規的開花頻率,訴說著“道法自然”的深邃哲理與“天人合一”的祥瑞意境。
一、花開觀宇:道教祥瑞論中的天地密語
在道教文化體系中,自然異象被視為天地與人神交感的媒介。《道德經》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箴言,深刻詮釋了萬物生長皆循道而行的規律,而鐵樹開花這一罕見奇觀,正是“道顯于象”的生動注腳。
鐵樹生長緩慢,一般 15~20 年樹齡的老樹才可開花,其開花頻率打破常規的特性,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道教對“稀世之象乃道之顯化”的認知。長春觀方丈吳誠真曾以“天人和合顯祥瑞”的詩句,點破鐵樹花開與道教“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觀的內在呼應。
長春觀中,鐵樹與石獅子分列山門兩側,暗藏道教風水智慧。五行之中“鐵”屬金,具肅殺辟邪之效,契合《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審美。當鐵樹在陽氣極盛的仲夏時節開花,其“陽極生陰”的時序特征,恰與道教陰陽轉化的辯證思維不謀而合——盛夏屬火,鐵樹綻放如金氣凝華,象征“火金相生”的天地和諧。
二、億年風骨:從恐龍時代走來的道韻
作為起源于二疊紀的古老物種,鐵樹在道教“萬物有靈”的生態觀中占據特殊地位。道教經典《云笈七簽》記載“植物有靈,得天地之氣而長生”,鐵樹歷經億萬年滄桑,恰似道教追求“與道同久”境界的現實映照。其曾作為侏羅紀恐龍食物的遠古記憶,在道教“劫運”觀念中,可視為歷經“龍漢、赤明”等大劫而不滅的“道性”象征。
從植物學視角看,鐵樹以孢子葉球繁衍,無真正意義上的花朵,這與道教“大道無形”的哲學不謀而合。《道德經》“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理念,在鐵樹看似樸拙的生長中得到詮釋——其開花時雄球花如劍、雌球花如盤,恰似太極圖中陰陽魚的具象化,展現“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宇宙法則。
三、傳說與丹道:文人風骨與修道精神的交融
蘇軾與“蘇鐵”的傳說,在道教語境中可解讀為“逆緣證道”的修行寓言。蘇軾被貶海南,奸臣以“鐵樹開花”為咒,最終卻因花開得以回京,這一經歷恰似修道者突破魔障,迎來“玄關一竅”的豁然貫通,暗合“否極泰來”的丹道真機。他帶回鐵樹的舉動,與道教“移精變氣”思想相通——將蠻荒之地的“生氣”引入中原,正如修道者采天地靈氣入丹爐。
鐵樹“蘇”姓的由來,更與道教“性命雙修”理念相映成趣。蘇軾儒道兼修的人生態度,與鐵樹剛健(鐵)與柔順(蘇)的雙重特質完美契合。道教南宗祖師張伯端《悟真篇》中“修性不修命,萬劫陰靈難入圣”的教誨,在鐵樹身上具象化:剛硬的木質如“命功”根基,舒展的葉片如“性功”綻放,開花結果則喻示“性命雙圓”的修行圓滿。
四、道醫智慧:仙藥與禁忌的辯證統一
鐵樹全株入藥的特性,在道教醫學中早有記載。《本草綱目拾遺》錄其“平肝祛風,活絡止痛”,契合道教“以草木之偏性糾人體之偏”的用藥理念。長春觀“醫道同源”的傳統,讓鐵樹的藥用價值成為“道濟眾生”思想的生動實踐,其分解甲醛的環保功能,更暗合道教“清潔齋醮”的環境觀。
然而,道醫強調“物各有性,用之有度”。鐵樹樹心所含巴堿、砷的毒性,在道教“陰陽相生”理論中,恰是“福禍相依”的警示。《道德經》“兵強則滅,木強則折”的箴言,在鐵樹以毒性護持生機的特性中得到體現——正如修道者以戒律守護道心,盡顯“剛柔相濟”的生存智慧。從“貴生惜命” 的倫理出發,道教文化亦提醒世人:若家中有孩童,需注意避免其觸碰鐵樹樹冠,在欣賞自然奇觀的同時守護生命安全。
五、六載三花:從祥瑞到生態的全真啟示
2019-2025年間的連續開花,在道教“天人合一”的理念與現代科學的交織中,展現出更為深刻的生命智慧。
植物學研究表明,鐵樹的異常開花現象,可稱為“逆境下的繁殖補償機制”——當環境出現土壤貧瘠、氣候異常等壓力時,鐵樹體內的脫落酸、乙烯等激素會觸發繁殖程序,將有限的養分優先分配給生殖器官,甚至不惜犧牲部分葉片或暫緩營養生長。這種“孤注一擲”向死求生的繁殖策略,恰似道教修行者在困境中“破釜沉舟”的證道決心,印證了《清靜經》中“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的堅韌意志。
從道教“全真守一”的哲學思想來看,“全其本真”不僅是對生命本質的堅守,更是順應自然規律的主動修為。
長春觀道眾在養護鐵樹時,既遵循其生長習性,又以清修環境的靈氣滋養,達成“順天應人”的修行境界。這種人與植物的和諧共生,恰似《太平經》所言“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將“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覺融入對自然的敬畏與呵護中。
這株鐵樹更如一面明鏡,映照出現代生態倫理的道教智慧。
當野生蘇鐵因棲息地破壞瀕臨滅絕,觀中鐵樹的繁盛印證了《太平經》“天道生物,皆使有養成之”的生態觀。道教“天地為大窯,造化為大冶”的理念提醒我們,對植物的守護應秉持“輔萬物之自然”的態度,而非征服。六載三花的奇跡,既是自然對人類善護的回饋,更是“道生之,德畜之”的當代詮釋——唯有以“道法自然”的謙遜與“天人合一”的實踐,方能讓這些跨越億萬年的“活化石”,繼續在天地間綻放生機。
晨鐘暮鼓中,鐵樹的金輝與觀宇飛檐相映成趣。這株跨越億萬年的“活化石”,在道教圣地以開花的方式訴說著“道不遠人”的真諦——它是祥瑞,更是警示;是傳說,更是啟示。
當我們凝視鐵樹之花,看到的不僅是“道法自然”的玄妙,更應領悟:真正的祥瑞,源于對道的永恒敬畏與踐行。正如《莊子》所言“與天地精神往來”,長春觀的鐵樹之花,終將化作甘露,潤澤每顆向道而生的心靈。
來源: 武漢長春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