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季一到,朋友圈就被“無苯不成漆”“無醛不成膠”的警示刷屏。這些專業術語聽起來嚇人,但說到底就是提醒我們,裝修材料選不好,可能天天住在“毒氣室”里。今天就教大家用買菜般的日常智慧,選對安全建材。
裝修污染雙煞:苯和甲醛① 油漆中的“隱形隱患”——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是一類含有芳香味道的有害物質,常存在于油漆中。但請放心,如今優質的水性漆已經基本實現了“零苯添加”,只要選對符合標準的產品就能夠有效保障您和家人的健康。② 膠水里的“慢性殺手”——甲醛最狡猾的地方在于會持續釋放十幾年。衣柜、地板、木門……只要用到膠的地方都可能藏身,但選對材料就能有效規避。
選材避坑指南:“四看一聞法”
“四看”:一看認證標簽。認準包裝上的“十環認證”(中國環境標志),就像買食品看QS標志。現在很多大品牌直接標注“兒童安全級”,這類產品更放心。二看環保等級。ENF級(甲醛≤0.025mg/m3)>E0級(0.05mg/m3)>E1級(0.124mg/m3),簡單記作:ENF(嬰兒級)>E0(放心級)>E1(及格線)。三看材質本身。▲木制品選原木直拼>實木多層>顆粒板▲地板選瓷磚>實木>強化復合▲墻面用硅藻泥>乳膠漆>壁紙。四看質檢報告。要求商家出示近期的檢測報告,重點看“送檢”還是“抽檢”,抽檢報告更可靠。
“一聞”:現場聞味道。△開罐聞油漆:刺鼻的不要,微酸的水性漆更安全。△拆封摸板材:邊緣刺手的可能是劣質封邊,甲醛容易逃逸。
入住前的終極考驗。通風要講究。每天開窗4小時,持續3個月比悶半年更有效。檢測要科學。目前市場上的甲醛自測盒五花八門,通常通過酚試劑比色來估算甲醛濃度,操作簡單快捷,而這種方法可能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檢測精度和可靠性可能不如專業實驗室的檢測方法。如果考慮使用自測盒,需查看是否有生產廠家信息、檢測報告和合格證,避免三無產品,檢測時應根據說明書的指導正確操作;如果有更高測定需求可以請具有CMA認證的專業檢測機構入戶監測。治理要理性。活性炭要每周曬,空氣凈化器要常換濾芯。綠蘿除醛是心理安慰,擺100盆才抵得上1臺凈化器。
記住這些要點,下次逛建材市場時,你也能像挑水果一樣,輕松選出安全又實惠的裝修材料。畢竟,家裝安全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把這篇轉給正在裝修的TA,讓更多人遠離裝修污染陷阱吧!
來源: 理化檢驗科 周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