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國吳赤烏年間

(公元238~250年)

孫權遣兵修浚赤山湖至今

這座古代人工湖泊

已走過1700余年的歷史

赤山湖這一片古老而又年輕的水域

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

見證了古代灌溉技術的智慧與輝煌

還記錄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建設歷程

進入新世紀,隨著生態文明建設與水利科學治理的推進,赤山湖迎來了她的新生。自2010年赤山湖實施退漁還湖、退漁還濕等工程恢復出近2萬畝的大水面與濕地。

短短十幾年間,通過不懈的努力,赤山湖及周邊水系構筑起了牢不可破的三級梯階防洪系統,升級為鎮江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與鎮江第二個國家水利風景區,現在更成為鎮江市首張“世界級遺產”名片的競逐者。

今天的赤山湖,不再是簡單的水利、農業灌溉工程,而是巡查保護、科研監測、科普宣教、旅游發展等工作有序開展,集水利灌溉、生態保護、自然教育、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多功能湖泊與自然保護地。

獨特的河湖并存的濕地地貌,不僅為良好水質提供保障,也成為構建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基底,為眾多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數以萬計的候鳥提供休憩的驛站。

同時,赤山湖還致力于挖掘和傳承灌溉工程的文化價值,通過宣傳保護水利灌溉遺存遺跡、設立生態文明建設展陳館、舉辦水利文化及濕地科普活動等形式,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悠久的水利歷史,感受與水共生的生存智慧。

揭開赤山湖灌溉工程的神秘面紗,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項項古老的水利工程,更是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講述著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共生的故事。

在未來的日子里,赤山湖將繼續以她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每一個渴望親近自然、探尋歷史足跡的靈魂,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融合生態與文化、水利與科學的橋梁。

徜徉于湖畔

輕掬一捧湖水,感受千年的水韻文化

慢行于綠道間

深呼吸,細品赤山湖的滄海桑田

那么,你還知道哪些赤山湖的往事呢?

留言區分享給我們~

來源: 赤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