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水果攤,是夏天最誘人的信號。

想躲進西瓜的清涼,陷入蜜桃的溫柔,追逐荔枝的清甜,讓繽紛果味承包一整個夏天的清涼!

夏果正鮮,但怎么吃?吃多少?什么樣的不能吃?都有講究~

【PART1 致命甜蜜 “荔枝病”】

新鮮上市的荔枝,果肉晶瑩,一口爆汁,讓人忍不住一顆接一顆。然而,這兩天#荔枝病#的話題卻登上熱搜。

據報道,近日,廣東一女子因過量食用荔枝,次日睡醒出現頭暈不適、持續性鼻出血等癥狀,緊急就醫后被診斷為“荔枝病”。

“荔枝病”又稱“低血糖急性腦炎綜合征”,發病人群以4-11歲兒童較為多見。

提示:“荔枝病”發作,會出現低血糖癥狀——

輕癥者會出現頭暈乏力、心悸氣促、面色蒼白、口渴、饑餓等癥狀。

重癥者可表現為四肢厥冷、脈搏細數、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瞳孔縮小、突發昏厥,甚至引發低血糖性腦病、肝損傷與腫大,乃至休克。若不及時救治,可能在數小時內危及生命。

不過,也無需過度擔心,只有在同時滿足“空腹+大量吃+未成熟荔枝”三個條件,且出現嚴重低血糖反應和暴發性腦病時,才可能因食用荔枝致死。

雖然有“荔枝病”的存在,但也不必因噎廢食。

Tips 避免“荔枝病”,可以這樣吃——

1. 不空腹吃。建議飯后半小時食用荔枝,既能減少對腸胃的刺激,又能避免血糖波動過大。

2. 適量食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水果攝入量為200-350克,約為10-15顆荔枝。若當天需攝入其他水果,應相應減少荔枝食用量。兒童是“荔枝病”的高發人群,更應嚴格控制食用量。

3.禁忌人群:扁桃體炎、咽喉炎、牙齦腫痛、潰瘍性結腸炎、便秘患者不宜多吃荔枝;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食用。

4.不熟不吃。食用未成熟荔枝越多,血糖可能下降得越快。

提醒:荔枝的成熟與否不能僅通過外殼是否發綠來判斷,需根據品種特性進行辨別。

【PART2 異于常“果” 還能吃?】

在市場上會遇到一些異于常“果”的水果,比如長“豹紋”的芒果、變透明的火龍果……有些只是長得怪,有些是真的不能吃!如何辨別?快來一起了解↓↓

01 芒果——

?黑絲芒果 可以吃

芒果果核周圍天然存在白色或淺褐色的纖維束,用來運輸營養和水分,口感偏硬但無毒無害。當芒果受到刺激就可能使纖維內部的結合酚發生氧化現象,出現零星黑絲。如果芒果整體果肉沒有變軟和異味,是可以食用的。

?豹紋芒果 不能吃

芒果上出現黑斑有多種因素,可能是芒果受到擠壓、碰撞、冷凍,也可能是“芒果炭疽病”所致。無論哪種原因造成的,都會使芒果的品質大打折扣。誤食變質芒果會引發食物中毒,出現腹瀉、腹痛、嘔吐、頭痛等癥狀。因此,若無法辨別“豹紋”的原因,寧可選擇不食用。

02 李子——

?果核有白色晶體 可以吃

當李子內部出現核裂后,果肉會自動愈合,偶爾會產生一些果膠,也就是這些白色晶體。

03 桃子——

?桃核變黑 不能吃

當桃子的果蒂部分開裂,會使外界的細菌與微生物進入桃子內部,容易霉變。在挑選時,盡量避開果蒂開裂的桃子。

04 火龍果——

?果肉透明 可以吃

如果整果變透明,說明是運輸、儲存過程中被凍傷;如果局部變透明,說明是被壓傷。

注意:發霉腐爛的水果 千萬不能吃!

不少霉菌在適合的條件下,會產生毒素。比如,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等,嚴重危害健康。哪怕切掉腐爛的部分,剩下的也不建議吃。水果大多含水量豐富,霉菌可能隨著汁液在內部蔓延。

溫馨提示——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各種致病微生物繁殖加快,讓食物更容易變質。建議按需購買,避免囤積過多,謹防發生食源性疾病!

信息來源 | 人民網科普、國家應急廣播、央視新聞

來源: 北辰醫院資訊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