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與算力革命交織的產業變革中,操作系統作為數字文明的底層基座,正站在開放協同的關鍵節點。近日,《GCC會客廳》之“領袖之言”系列訪談邀請到GCC理事、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麒麟軟件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韓乃平先生,以30年行業親歷者視角,解析全球計算生態的共建路徑。

**1、**算力生態演進:從本土探索到國際協同

30年產業親歷者的觀察

我見證了中國操作系統從最初探索,到基于開源融入國際發展,再到軟硬件配套協同的完整周期。”韓乃平先生回顧行業歷程時提到,當前產業已進入“熵量做大做強的階段”,兩大特征尤為顯著:

? 操作系統早已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業務場景——“實實在在運行在用戶的業務系統和辦公桌面上”,在智能制造、智慧政務等領域實現規模化落地;

? 生態分層發展呈現鮮明態勢:南向硬件適配層已實現與英特爾、英偉達等國際硬件的兼容,北向工業軟件及高端數據庫等領域,仍需全球產業鏈協同完善。

GCC平臺的雙向價值

談及GCC戰略意義,他明確表示:“全球計算聯盟不僅是技術交流平臺,更是推動南北向生態貫通的戰略樞紐。我們希望通過GCC讓中國技術融入國際生態,也讓國際資源賦能中國創新。”聯盟平臺正逐漸成為鏈接中外技術生態的關鍵橋梁。

AI PC操作系統的突破

麒麟軟件發布的AI PC操作系統已實現“AI助手、本地知識庫管理、數據智能檢索”三大核心功能。在2024年中國操作系統產業大會上,麒麟軟件發布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AI版,韓乃平先生表示該版本是操作系統擁抱AI時代的重要節點,標志著操作系統與AI進入全面融合的階段。

智算操作系統的算力整合

針對AI服務器“各自為戰”的技術孤島問題,智算操作系統實現“一系統多硬件”的同源支持:“無論是國產GPU還是國際主流芯片,均可通過統一接口調用算力資源。”這種架構如同為算法工程師搭建了標準化的算力通道,讓創新聚焦于算法本身而非底層適配。

openKylin社區的開源實踐

作為社區發起者,麒麟軟件將核心技術開源并形成協作生態。“我們通過openKylin社區與產業伙伴共建技術生態,這種共享模式正在形成正向循環。”他提到,社區已匯聚企業、高校等多方力量,孵化出多個衍生發行版。“開源不是單方面輸出,而是構建產業共同體的紐帶。”這一理念正推動中國科技企業從技術跟跑轉向生態共建。

**2、**GCC框架下的生態實踐

技術生態的雙向貢獻

GCC為全球技術協同提供了關鍵平臺。”韓乃平先生介紹,麒麟軟件通過openKylin社區分享技術成果,同時在Linux Kernel等國際社區持續貢獻內存管理、異構計算等領域代碼,“這是中國技術與全球生態的雙向互動”。這種雙向賦能模式,正在打破技術壁壘。

開源協作的全球化推進

開源是連接全球開發者的共同語言。”他強調,麒麟軟件借助GCC推動跨國技術交流,吸引不同國家開發者參與社區共建,“這種跨地域協作正是開源精神的體現”。從代碼共享到人才培養,GCC正成為全球開源生態的重要樞紐。

**3、**結語

GCC的價值在于以協同創新拓展產業新空間。”韓乃平先生總結道,“當中國企業的技術積累融入全球生態,當國際伙伴的經驗啟發中國市場,GCC便成為全球計算產業的協同樞紐。”從技術孤島到共生網絡,麒麟軟件與GCC的實踐印證著一個共識:

唯有開放協同,計算技術才能真正成為普惠全人類的文明力量。每一行代碼的共享,都在為數字文明搭建互鑒的橋梁;每一次算力的協同,都在指向更具包容性的未來。

來源: 全球計算機聯盟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