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深圳市南頭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四樓活動室內氣氛專注。孩子們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屏幕上潛伏著的“冷面殺手”——螳螂。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承辦,南頭城社區黨委、南頭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協辦的“科普課堂”進黨群服務中心活動,帶領30組親子家庭共同探索了螳螂的奇妙世界。

伏擊秘籍大揭秘:從“祈禱”姿勢到頂級獵手

活動從螳螂標志性的“祈禱”姿勢破題。科普導師層層解密:這看似虔誠的姿態,實則是蓄勢待發的狩獵預備式。孩子們通過高清視頻觀察,驚嘆于螳螂復眼廣闊的視野、鐮刀般鋒利帶刺的前足,以及能180度轉動的“長頸”,理解了它如何在昆蟲界穩坐“頂級獵手”寶座。偽裝藝術更是點燃了現場好奇——螳螂如何化身“行走的樹葉”或“帶刺的枯枝”?導師生動展示了這位“偽裝大師”融入環境的生存絕技。

生態角色與人文趣聞:從食物鏈到文化符號

螳螂在生態鏈中扮演何種角色?誰是它的盟友,誰又上了它的“菜單”?互動問答環節,孩子們爭相搶答,理清了螳螂作為益蟲控害、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作用。更令人驚奇的是,從成語“螳臂當車”的典故,到仿生學中機械臂的靈感來源,螳螂與人類跨越時空的奇妙聯結,讓大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

巧手拼裝“小殺手”:親子共筑科學夢

科普知識探索后,動手環節掀起高潮。親子家庭齊上陣,協作拼裝螳螂模型。孩子們專注地組裝關節、粘貼“大刀”,在指尖觸摸中深化了對身體結構的認知。當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螳螂模型“誕生”時,孩子們興奮地揮舞著作品,化身小小科普講解員,向家長復述螳螂的捕食秘訣。

短短90分鐘,黨群服務中心化身自然探索營地。孩子們不僅收獲了螳螂的生物學知識,更在觀察與實踐中點燃了對生命科學的熱情。一位家長感慨:“活動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孩子觀察微觀自然的眼睛,連回家路上都在草叢里找‘伏擊大師’呢!”

播撒科學火種,共育探索之心

“深圳科普課堂”進黨群服務中心活動持續將優質資源下沉基層,以黨群服務中心為紐帶,讓前沿科學觸手可及。本次活動以螳螂為窗,巧妙融合知識性、趣味性與親子互動,在孩子們心中深植敬畏生命、探索自然的種子。未來,更多奇妙的科學旅程還將在此啟航,助力深圳科創幼苗茁壯成長。

往期回顧

1、“科普課堂”走進深圳市黨群服務中心

《揭秘太陽系八大行星》主題

遨游太陽系,動手探宇宙! 科普講師生動講解八大行星奧秘,趣味問答引爆現場。親子家庭攜手合作,動手制作八大行星學習儀模型。在講師指導下,孩子們通過親手組裝,直觀感受行星大小、位置與特點,將宇宙知識轉化為深刻認知,有效激發對浩瀚星空的探索興趣。

2、“科普課堂”走進深圳市黨群服務中心

《對話未來--AI智能體創造營》主題

親手觸碰AI脈搏! 孩子們化身“小小AI工程師”,從電路安全入門,到親手組裝語音識別模塊、邏輯主板與交互屏幕,點亮親手構建的AI終端。在“人機對話實驗室”中,他們主動設計場景、訓練指令、調試優化,深刻體驗AI“感知-決策-執行”的智能閉環,點燃創造熱情,理解未來由探索者塑造。

來源: 自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