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腿肌間靜脈血栓(CMVT)?
定義:發生在小腿肌肉內部靜脈叢(如腓腸肌、比目魚肌靜脈叢)的血栓,屬于下肢遠端深靜脈血栓(IDDVT)。
形成原因:
o長期制動(臥床、久坐)
o高凝狀態(腫瘤、避孕藥、妊娠)
o血管損傷(手術、外傷)
o老年人血管功能退化
臨床表現與篩查
癥狀:可能無癥狀,部分患者表現為小腿酸脹、疼痛、發熱或腫脹。
篩查方法:
oD-二聚體檢測:>500μg/L提示血栓風險。
o超聲檢查(準確率98%):
血管擴張呈“臘腸樣”,血流信號消失。
探頭按壓血管無法壓扁。
潛在危險
9%可能向上蔓延形成大血栓。
3-5%引發肺栓塞(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甚至致命)。
30% 患者1年內復發(隱匿性復發)。
治療與管理
需抗凝治療的情況(紅色警戒):
。D-二聚體>正常值3倍。
o血栓長度>5cm或合并高凝疾病(如腫瘤)。
o治療藥物:低分子肝素或新型口服抗凝藥(療程通常3個月)。
可觀察的情況(黃色預警):
o無癥狀且D-二聚體正常。
o血栓<2cm且無蔓延趨勢。
小結如下:
? 有癥狀 或 D-二聚體高:多需抗凝治療
? 無癥狀+D-二聚體正常:可觀察、定期復查
預防措施
避免久坐/臥床:定期活動,做踝泵運動。
控制基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
術后盡早活動:促進血液循環。
穿彈力襪:適用于術后、孕婦等高風險人群。
戒煙:減少血管損傷風險。
關鍵提示
CMVT可能無癥狀,但需警惕肺栓塞等嚴重后果。
高危人群(如術后、老年人)應定期篩查。
遵醫囑治療,結合生活方式調整可有效降低風險。
CMVT 發病隱匿、發病率高,易引發嚴重后果。雖看似 “小血栓”,但其潛在風險不容忽視。診斷需結合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治療方法存在爭議,抗凝治療是首選,但需謹慎選擇;下腔靜脈濾器和壓力療法也有一定作用。目前 CMVT 治療仍面臨挑戰,需更多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驗證各治療方法的效益和風險,以統一和規范治療手段與流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致謝原作者)。
參考文獻:
牛文強, 李魯濱, 車海杰, 等. 小腿肌肉靜脈血栓的診療進展[J].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22, 50(4): 411-413.
李強, 畢樹雄. 骨科患者罹患小腿肌間靜脈血栓的臨床診療進 展[J/CD].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6, 10
2167-2171. [2] ELMI G, RINALDI E R, DOMANICO A, et al. Calf deep vein thrombosis—clinical relevance, diagnostic approaches and therapeutic options[J]. Vasa, 2020, 49(5): 359-366.
GILLET J L, PERRIN M R, ALLAERT F A. Short-term and mid-term outcome of isolated symptomatic muscular calf vein thrombosis[J]. J Vasc Surg, 2007, 46(3): 513-519.
KRET M R, LIEM T K, MITCHELL E L, et al. Isolated calf muscular vein thrombosis is associated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and a high incidence of additional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J]. 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 2013, 1(1): 33-38.
來源: 徐斌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