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斑蝶又稱黑脈金斑蝶、帝王蝶,原產美洲,是北美地區最常見的蝴蝶之一,也是美國國蝶。它是地球上唯一的長途遷徙性蝴蝶。近年來,由于越冬棲息地遭到破壞及農藥的濫用等,過去10年里,數量減少23%-72%。2022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正式宣布成為瀕危物種。
君主斑蝶體型大,顏色華麗。翅展8.6-12.4厘米,兩性無異形,翅膀主體為黃褐色,正面有明顯的橙色和黑色斑紋,邊緣為黑色,并有兩排細小的白點。觸角細長,腹部較短;雄蝶的后翅上有黑色的性征鱗片,而翅脈較雌蝶的窄;雄蝶比雌蝶大。
君主斑蝶自我保護的方式很獨特,它們以馬利筋屬植物為食,而此類植物含有一種高濃度的化學物質——強心苷(有毒),不斷食用,使得君主斑蝶體內也聚積了這種有毒物質,鳥類如果咬食君主斑蝶,便會產生嘔吐,從而對其敬而遠之。另外,黑脈金斑蝶斑斕的色彩也有警告捕食者的作用。它們鮮艷的顏色及翅膀的高同比都顯示它們是不適口的,從而讓掠奪者遠離。
馬利筋
君主斑蝶適宜溫帶和熱帶氣候,因其繁殖棲息地的范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馬利筋屬植物群的存在。因此通常會在田地、草地、雜草地區、沼澤地和路邊等地點發現,在冬季,遷徙種群則在杉木、松樹、橡樹和雪松林中冬眠。
每年,君主斑蝶都會進行大規模的遷飛,數量成千上萬,從加拿大、美國飛行幾千公里,到達加州海岸旁的松樹林或墨西哥的一些山區越冬,以防被凍死在寒冷的北方。而這段旅程則需要好幾代蝶共同完成。
經過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終于搞清楚了君主斑蝶在遷徙過程中是如何識別方向的,它們遷徙的生物鐘存在于觸須上,使用太陽和地球磁場作為導航工具,完成數千公里的遠途遷移。
攝于博覽園昆蟲館內
近年來,由于旅游業和農業發展,人類越來越多的干預到自然生態,特別是濫砍濫伐和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君主斑蝶的生存環境受到污染,可食用食物,特別是馬利筋越來越少,君主斑蝶數量驟減。為此,美國、墨西哥政府已通過劃定保護區、加強監測等方式來保護君主斑蝶族群的生存。
昆蟲館內模擬君主斑蝶聚集場景
來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