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有獵人打到了一只樣子特別別扭的熊,通體白毛里夾著一些棕色的斑塊,看著就不像純種的北極熊。后來科學家一檢查,發現這是一只“混血兒”——它的爸爸可能是灰熊,媽媽是北極熊。
這樣的組合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兩個種類的熊各住各的地兒,見都難見上。但現在,灰熊正往北挪,進了北極熊的地盤,于是就有了這種混種熊,人們干脆叫它“比茲利熊”(Polar + Grizzly)。
剛開始,這事還被當成個偶然,人們覺得,這不就是一個意外嘛。但后來,越來越多類似的“混搭動物”陸續被發現,而且不僅僅是熊之間的事。
▲上圖:這是由藝術家馬庫斯·布勒(Markus Bühler)創作的一個插畫,是根據獵人提供的細節畫的,描繪了這種可能是雜交鯨類的動物樣貌。圖源:live science
比如,有人看到了獨角鯨和白鯨的混種,科學家還發現了座頭鯨和露脊鯨的結合、斑海豹和帶紋海豹的“跨屬戀愛”,甚至連港灣鼠海豚 (Harbour porpoise) 和白腰鼠海豚 (Dall's porpoise) 這種平時“互不搭理”的家伙,也開始混在一起了。
說得夸張點兒,北極的動物們已經“亂配種”了——不是人給它們配,是它們自己在自然條件變化下,開始跨種類、跨屬地混在一塊兒生孩子。
上個世紀80年代,北極地區一名獵人捕獲了三頭外形非常奇怪的鯨魚。它們的身體某些地方像白鯨,比如鰭的形狀;但尾巴又很像獨角鯨。更特別的是,它們的牙齒不像白鯨、也不像獨角鯨,而是水平伸出嘴外,形狀怪異。上圖中,中間那個就是其中一頭鯨魚的頭骨標本。科學家發現,它竟然是一個混血兒!▲上圖:頂部是獨角鯨的頭骨,底部是白鯨的頭骨,而中間的頭骨則屬于這兩者的雜交后代。圖片來源: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米克爾·霍格·波斯特(Mikkel H?egh Post)
那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關鍵還得看咱們人類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科學家們說得很明白:全球氣候變暖是罪魁禍首。
過去,北極常年被厚厚的海冰覆蓋,動物們彼此隔著冰面,互不打擾。可現在冰越來越少,溫度也越來越高,原本寒冷的區域變得沒那么難熬了,一些生活在稍南邊的動物也開始往北遷徙,結果和原來住在那兒的動物“撞上了”。碰上了,有些就開始“談戀愛”、甚至生孩子。
聽上去挺神奇的對吧?可其實,這不是好事。混種動物短期看起來身體挺強壯的,因為不像近親繁殖容易有遺傳病,它們的父母來自不同物種,遺傳基因不太一樣,一些不好的隱性基因就被“蓋住”了,所以生下來的寶寶表面上看上去挺健康。但問題是,這種“混搭”帶來的麻煩是慢慢才顯現的。
你想,這些動物原本是各自進化出來、適應自己環境的。如果突然混在一起,它們的后代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媽媽,什么本事都差點兒。比如之前說的那種獨角鯨和白鯨的混血兒,它就沒了獨角鯨最有標志性的螺旋獠牙——那可不僅僅是好看,而是它們用來在族群里爭偶的“法寶”。沒了這玩意兒,它在群體里可能就沒地位,連交配權都搶不到。
奧斯納布呂克動物園(Zoo Osnabrück)里的一對北極熊與灰熊的雜交后代,它們被非正式地稱為“披薩熊”(Pizzly)攝于2006年。攝影:Corradox(CC BY-SA 3.0)
還有些混種的北極熊,在動物園里表現得也挺奇怪。一方面,它們保留了一些捕獵海豹的本能;但另一方面,它們卻沒有像純種北極熊那樣強的游泳能力。在北極生存,游泳是基本技能,不能游怎么抓海豹、怎么找冰面?這樣一來,等到它們自己要獨立生活時,根本應付不了北極嚴酷的環境。
更糟糕的是,有些物種本來就已經瀕臨滅絕了。比如北太平洋的露脊鯨,現在全球加起來可能還不到400頭,算是特別稀有的物種。如果它們和數量多得多的座頭鯨混種,久而久之,露脊鯨這個種就可能被“稀釋掉”了,純種的露脊鯨可能會徹底消失。這個邏輯其實不難理解:如果兩個人種不斷混血,最終就可能只剩下混血人而沒有原始種群了。
所以,這一連串看上去“新奇有趣”的動物混種,其實是氣候危機在生物圈里打下的一個烙印,是環境變化太快、動物們來不及適應的“急救反應”。
科學家們很擔心這種趨勢,因為它可能會讓一些原本就脆弱的物種徹底滅絕,還可能讓生態系統變得更加不可預測、不穩定。
布倫丹·凱利是一個研究北極海洋哺乳動物的生態學家,在2010年發表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當時他帶著團隊做了個統計,發現至少有34種不同的北極海洋哺乳動物之間有雜交的可能。而且這些動物里頭,很多都已經是“保護級別”的,比如一些鯨、一些海豹,還有那幾種鼠海豚。他們呼吁,政府在制定保護政策時,應該把這些“混種”動物也考慮進去。現在很多國家的瀕危動物保護法,比如美國的《瀕危物種法案》,根本沒有把混種動物列進去。換句話說,如果一只瀕危北極熊和灰熊生了個孩子,這個孩子是沒人“管”的。
凱利還說了一句特別有意思的話,他說:“這是一場我們人為制造出來的快速改變,而這些動物根本來不及進化去適應。”簡單點說就是,地球變得太快了,動物跟不上節奏,只能靠這種“碰運氣”的混種方式茍延殘喘,可這不可能長久。
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變化還在持續、且愈演愈烈。科學家們估計,如果人類不采取行動,到本世紀末,也就是我們的子孫輩長大的時候,北極夏天可能會完全沒有冰蓋——那相當于是一個“大陸級別”的隔離墻被徹底拆掉,所有的動物就完全自由流動,那時候混種現象肯定會變本加厲,到時候誰是誰都分不清了。
(注: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文 | 王昆山
編輯 | Linda Wong
排版 | 綠葉
參考鏈接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