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校園,綠意盎然,生機勃勃。6月9日下午,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們走進石家莊市談固小學三年級12班,為50余名小學生、老師及科技志愿者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盛宴。這場在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以"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的科普活動,不僅為孩子們打開了科學的大門,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科技報國的種子。

"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讓每一粒種子都能茁壯成長。"朱金永老師深情講述由一名軍人轉變成為科技工作者的故事,作了《傳承紅色基因 ,激發探索精神》報告,讓在場的孩子們屏息凝神。他用自己扎根農業科研一線的親身經歷,詮釋了"像種子一樣扎根大地,用科技報效祖國"的科學家精神。

許大金博士帶來的《神奇的種子》科普講座,則讓課堂變成了歡樂的探索樂園。通過參與"種子歷險記"互動問答,抽象的生物學知識變得觸手可及。"這顆太空種子經歷過零下80度的考驗!"當許博士介紹經過航天育種的特色種子時,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舉手提問,眼睛里滿是求知的光芒。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科學的種子悄然生根。

馬春紅研究員帶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則別開生面。通過《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基地》宣傳片和圖文并茂的展板講解,以及觀察各種種子的標本,讓孩子們探索科學的奧秘。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們帶著數十種植物種子標本走進談固小學三年級12班課堂,為孩子們開啟了一場“種子探秘”之旅。從飽滿的麥粒到帶翅的楓樹種子,從藜麥、高粱、谷子、棉花、玉米種子,到蔬菜、中藥材、花卉、樹木種子,同學們仔細觀察,驚嘆連連。“原來種子有這么多形狀!它們是怎么旅行的?”面對孩子們的提問,專家用趣味動畫演示了種子傳播的智慧。這場“看得見、摸得著”的科普,讓抽象的科學知識在歡聲笑語中扎根心田,點燃孩子們的科學好奇心。

活動在孩子們的依依不舍中落下帷幕。但科技工作者們傳遞的科學家精神仍在延續--在教學樓的走廊里,三五成群的學生還在討論種子的奧秘;這場科普活動就像一把鑰匙,為孩子們打開了通往科學殿堂的大門,更讓他們懂得:科學不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的崇高事業。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征程上,這樣的薪火相傳,正孕育著無限可能。

作者:馬春紅 朱金永 許大金

工作單位: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研究所

來源: 農產品質量安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