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認為快速減重存在易反彈、損害身體健康的不良后果,但真相或許會刷新你的認知。

研究結果,揭露謎底

發布在《柳葉刀》的一項研究曾揭示,快速減肥與慢速減肥對長期體重管理的影響。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所有參與者每天都需進行30分鐘或以上的輕度到中等強度的運動。此外,還分別對不同減重速度組別進行飲食計劃。

在減重期間,大部分參與者都基本達到了減重目標。減重完成后的參與者遵循每天減少400-500千卡能量的飲食。144周(~33個月)后,逐步減肥計劃中的參與者恢復了71.2%減重量的體重,快速減肥計劃中的參與者恢復了70.5%減重量的體重。由此看來,二者在長期體重管理方面的作用相差無幾。

另有幾項針對快速減重和慢速減重所造成的人體代謝和組分變化的研究發現,減重速度造成的體成分和代謝差異多為短期現象,體重穩定后差異消失。所以就長期減重效果,減重速度也不會帶來太大差異。

破解誤區,探尋奧秘

但話說回來,為什么普遍認為快速減重不可取呢?這是因為實際生活中大家只追求“體重數值”的快速下降,嘗試的方法不一定科學合理且難以長期堅持,在此過程中還容易忽視身體日常活動的能量需求與健康需要,造成肌肉流失、機體脫水等后果。所以,想要成功快速減重又不損害健康是有竅門的!

而所謂竅門其實已經藏在上述實驗方法中了——保持適量身體活動,制造合理能量缺口。不過,還是建議需要快速減重的人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進行,自身操作風險較大;若沒有快速減重的需求,還是穩中求進,才可實現“健康”、“減重”兩手抓。

最后附上國家衛健委提出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肥胖癥的減重目標應進行分層設定,需綜合考慮肥胖癥的程度以及肥胖癥相關疾病的風險和程度。減重速率與肥胖程度、所采取的減重方式相關,減重過程中需關注脫水、肌少癥和內分泌系統的變化,建議每3-6個月對減重效果和代謝指標進行評估。

①對于大多數超重和輕度肥胖癥患者,可設定為在3-6個月之內至少將體重降低5-15%并維持。

②對于中、重度肥胖癥患者則可設定更高的減重目標,以獲得代謝異常和相關臨床結局的更優改善。

③超重及肥胖兒童的干預目標是在保證身高穩定增長的同時,維持體重不增或延緩體重增長速度,以達到健康體重,并非必須降低絕對體重。推薦同步進行飲食、運動和行為干預。

④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不宜盲目減重,重點是通過飲食和運動等干預,保持肌肉量和骨量,或者延緩其減少速度。

⑤孕婦、有基礎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體重評估和管理。

參考資料:

Purcell, Katrina et al. The effect of rate of weight loss on long-term weight management: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4, 2(12): 954-962.

Ashtary-Larky D, Ghanavati M, Lamuchi-Deli N, et al. Rapid Weight Loss vs. Slow Weight Loss: Which is More Effective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c Risk Factors?[J]. Int J Endocrinol Metab, 2017, 15(3): e13249.

Coutinho SR, With E, Rehfeld JF, Kulseng B, Truby H, Martins C. The impact of rate of weight loss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during weight reduc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J]. Clin Nutr., 2018, 37(4): 1154-1162.

Fogarasi A, Gonzalez KDalamaga M, Magkos F. The Impact of the Rate of Weight Loss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sm[J]. Curr Obes Rep., 2022, 11(2): 33-44.

《居民體重管理核心知識(2024版)》及《居民體重管理核心知識(2024版)釋義》

《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版)》

撰文:葉茜玟

排版:魏家俊

核對:RH Chen

來源: 公眾號《肥胖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