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5日是聯合國設立的世界環境日。2025年世界環境日的官方主題是“終結塑料污染”。還記得上一篇文章里,我們介紹了“你呼吸的空氣中,也許藏著上百顆微塑料?”(沒看過的點這里)。這一次,我們繼續從呼吸聊起,看看這些微塑料,真的會通過呼吸進入我們的身體嗎?它們又去了哪里呢?
● 圖源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01 微塑料,竟然“潛入”了大腦?
是的,你沒聽錯??茖W家在人體的血液、肺、肝、腎,甚至大腦中,都發現了微塑料的蹤影。一項剛剛發表在《自然·醫學》的研究(Nihart,A.J. et al.,2025)顯示,大腦里的微塑料濃度,竟然是肝臟和腎臟的7到30倍!在一組平均年齡45-50歲的人群中,大腦組織中每克居然含有4800微克微塑料,差不多相當于一個標準塑料湯勺的分量(CNN, 2025)。
● 圖源 / 果殼
微塑料進入人體的方式其實有好幾種——喝水、吃飯、甚至皮膚接觸……但你猜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
答案就是:呼!吸!也就是說,你每天吸進的空氣,可能是你“攝入”微塑料最多的途徑(徐力波等,2022)。
02 它們在身體里,會有什么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2年發布的報告中指出,目前關于微塑料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還存在一定局限,暫時不能確定它們一定會帶來健康損害,但已有多個研究在體內、體外模型和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了不良的健康影響。
● 微塑料分布在人體多個組織和器官 圖源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
首先,微塑料可能會傷害呼吸系統。在紡織行業從業者等經常暴露于高濃度塑料粉塵的人群中,就曾發現過因吸入合成纖維導致的過敏性肺泡炎、間質性肺病,甚至肺纖維化和呼吸衰竭等情況。
其次,它們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微塑料進入身體后,可能激活免疫系統,引發持續的炎癥反應,讓身體一直處于“打仗”狀態。這種慢性炎癥狀態,可能是很多慢性病的“溫床(科普中國,2024)。
此外,還有研究顯示,微塑料可能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Marfella,R.,et al,2024)。
最糟糕的是——它們可能帶“毒”同行。有些微塑料就像“有毒快遞”:它們表面可能吸附著農藥、重金屬、多環芳烴等有害化學物質。這些“乘客”一旦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身體深處,可能引發慢性中毒、內分泌紊亂、甚至更嚴重的健康問題(科普中國,2024)。
03 那我們該怎么辦?科學防護指南來了!
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24年,人腦中檢測到的微塑料濃度增長了近50%,這跟塑料產量不斷翻倍的趨勢幾乎一模一樣(環球科學,2025)。面對日益嚴重、無處不在的空氣微塑料污染,我們該怎么辦?先別慌,我們并不是無計可施,WHO指出,目前階段可以采用現有的針對顆粒物(PM)的防護方法作為應對之策。
以下是我們為你總結的防護方法,快截圖保存,可以幫助你削弱微塑料的“攻擊值”哦。
● 圖源 / 聯合國環境署
室內篇
·使用配備HEPA濾網的吸塵器、空氣凈化器,可以有效過濾微塑料顆粒。
·清潔時盡量采用濕拖、濕抹布,減少灰塵和塑料纖維飛揚。
·定期開窗通風,讓“塑料空氣”流動出去。
室外篇
·口罩是你最好的朋友!
研究顯示,普通醫用口罩可以阻擋約85%的微塑料顆粒。即使是直徑1–5微米的“隱形級”微塑料,醫用口罩的過濾效率也有57.6%(Maurizi L,et al,2024)。
雖然不是百分百,但戴上就能防不少!
雖然對空氣中微塑料的風險研究還在不斷深化中,但“預防勝于治療”,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從小事做起,減少塑料污染。比如:
· 出門隨身攜帶環保袋、水杯
·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 不隨地亂扔塑料垃圾
· 回收利用可再生塑料
· ......
這些看似微小的行動,匯聚起來,就是對抗微塑料污染的強大力量。
作者|梁緣、陸文琦
排版|喻露加
參考資料
[1]科普中國. 可能威脅健康的微塑料,已滲透在空氣中. https://res.cenews.com.cn/hjw/news.html?aid=1184386, 2024-12-26
[2]Nihart, A.J., Garcia, M.A., El Hayek, E. et al. 2025. Bioaccumul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decedent human brains. Nature Medicine, 31, 1114–1119.
[3]CNN, Human brain samples contain an entire spoon’s worth of nanoplastics, study says, https://www.cnn.com/2025/02/03/health/plastics-inside-human-brain-wellness/index.html?utm, 2025-2-3
[4]徐力波,胡敏,賈薇茜,張夢君,唐倩,田旭東,黃藝. 2022. 大氣環境中微塑料分布與遷移及生態環境影響研究進展,《科學通報》,第67卷,第30期:3565-3579.
[5]環球科學,你腦子里的微塑料,可能和一個勺子差不多重,https://mp.weixin.qq.com/s/ipAy5Ow3TW53iUpNvjNSRA, 2025-5-17
[6]Maurizi L, Simon-Sánchez L, Vianello A, Nielsen AH, Vollertsen J. 2024. Every breath you take: High concentration of breathable microplastics in indoor environments. Chemosphere. 361:142553.
[7]WHO, Dietary and inhalation exposure to nano- and microplastic particles an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2022-8-30,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54608
[8]Marfella, R., et al. 2024.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Atheroma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90,10: 900-910. doi:10.1056/NEJMoa2309822
來源: 添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