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5日是聯合國設立的世界環境日。2025年世界環境日的官方主題是“終結塑料污染”。說到塑料污染,你可能很容易想到河流里漂浮的塑料瓶、海洋中被困的海龜,或是公園草叢里的塑料袋。但你知道嗎?其實,塑料也“潛伏”在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中,以一種我們不易發現的形態,悄聲無息地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它就是微塑料。
● 圖源 / 聯合國環境署
01 微塑料:塑料污染的隱形升級版
“微塑料”這一詞匯最早由科學家Thompson和他的團隊在2004年提出,用來形容那些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對,比你的指甲蓋還要小!這些微小的塑料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們可能是細細的纖維狀、薄薄的片狀、圓滾滾的顆粒狀。有的是專門制造出來的(比如化妝品里的磨砂顆粒),有的則是大塊塑料制品風吹日曬、慢慢碎裂之后形成的。
● 圖源 / GESAMP
研究者們在海洋、淡水、土壤,甚至空氣中都找到了它們的蹤跡,但由于收集、分離與鑒定空氣中的微塑料存在較大技術難度,相關研究起步較晚,直到2015年才出現第一篇大氣微塑料的論文(徐力波等,2022)。如今,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才慢慢認識到它的“真面目”。
02 空氣中的微塑料從哪兒來?
空氣里的微塑料長啥樣?常見的有像頭發絲一樣細的纖維、像碎紙片一樣輕的薄膜,還有各種小碎屑和微小珠子。其中,纖維最為常見,而它們的“大本營”就是我們家中的紡織品和衣服!現代衣物中,超過60%都含有合成纖維(比如滌綸、尼龍、腈綸等) (UNEP, 2023),穿著、走動和洗衣服的時候,這些衣服就會悄悄掉落微細纖維,每克織物磨損可能會釋放出數千根纖維(Kaydi,N. et al,2025)。這些微纖維隨著空氣四處漂浮,成為我們呼吸時吸進體內的“隱形刺客”。地毯、沙發、床單甚至窗簾,都有可能在日常使用中產生大量微塑料纖維,導致室內空氣中的微塑料濃度偏高。
● 圖源 / GESAMP
你以為只有衣服才“背鍋”?其實,馬路上飛馳的汽車也是幕后“大玩家”。研究顯示,空氣中的微塑料大約85%與道路交通有關(J. Brahney et al,2021)。當輪胎與路面摩擦時,會刮落大量含塑料的橡膠碎片(輪胎多為合成橡膠),它們隨風飄散,甚至飄到遠離城市的鄉村。歐洲每年因為輪胎和路面的磨損,產生了數百萬噸微塑料,這些顆粒搭著揚塵的“順風車”,無處不在(Kaydi,N. et al,2025)。
建筑工地、塑料制品廠、紡織廠等工業場所,在施工或加工過程中也會“放飛”不少塑料碎屑。比如建筑材料中的塑料,在施工、切割過程中容易粉化;廢舊塑料傾倒、焚燒時,塑料沒能完全降解或充分燃燒,也會產生微米級顆粒,隨煙塵釋放到空氣中。
我們日常接觸的塑料袋、餐盒、包裝膜,也可能慢慢破裂,變成空氣中的微小碎片。就連你沒注意到的煙蒂也暗藏玄機:煙頭過濾嘴的主要成分是含醋酸纖維素纖維,香煙分解時,就會釋放出微塑料 (UNEP,2023)(點擊文章,了解吸煙的其他危害,幫助你關心的人戒煙)。還有那些曾經流行的磨砂膏、牙膏里的小顆粒,雖然現在很多國家已經禁止使用了,但它們對環境的“歷史遺留問題”,仍然不能忽視。
03 每天呼吸的空氣中,有多少塑料?
微塑料的濃度通常是這樣表示的:顆粒數/立方米。比如說,100顆/立方米,意味著在一個立方米的空氣中有100顆微塑料顆粒。一個成年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大約呼吸6升空氣,一小時約為360升(0.36立方米),那么在100顆/立方米的環境中,你一個小時可能就吸入了36顆微塑料。
科學家已經在室內和室外的空氣中都發現了微塑料的身影。不過,它們的“出鏡頻率”可不一樣,具體要看你在哪、周圍有什么:
● 研究人員通過發光有色染料識別微塑料 圖源 / Joel Rindelaub
「室內:你家其實是“微塑料溫床”?」
別看家里干干凈凈,其實,衣服、地毯、沙發、窗簾……這些紡織材料磨損時都會偷偷釋放微塑料纖維。有研究檢測了4個室內環境,發現空氣中可吸入(<5μm)微塑料濃度從58到684顆/立方米不等。就算是在清靜的公寓里,空氣中也可能藏著上百顆微塑料(Maurizi L,et al,2024)。
「城市戶外:越繁華,微塑料越多?」
城市和交通繁忙區域的空氣中微塑料較多。有研究測得地鐵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每立方米空氣約含287±72顆微塑料。相比之下,農村、山區等人煙稀少地區則干凈很多,一般在70-137顆/立方米。這也可能是因為森林或公園等“綠肺”區域的植物像過濾器一樣攔下了不少顆粒,幫我們擋下了一波微塑料襲擊(Torres-Agullo A,et al,2021)。
別以為這些污染只存在國外,中國的研究也發現了“塑料蹤跡”。科學家檢測出上海PM2.5中13.2%都是微納米塑料成分。根據模型推算,通過鼻子呼吸,一個人一個月可以吸入1.8毫克的塑料顆粒。并且,這些顆粒尺寸都小于2.5微米,能直接進入肺部,對身體造成更深層的影響(Chen,Y., et al,2024)。相比之下,那些更大的顆粒(比如PM10)根本不是它的對手。
空氣不僅是我們吸入微塑料的通道,也是微塑料在全球“飛來飛去”的航線。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以跟著風走南闖北,從城市飄到海洋、從平原吹到雪山(Nicola Jones,2023)。更讓人擔憂的是,已有研究發現,這些被吸進身體里的微塑料,可能會滯留在肺部、進入血液,對我們的呼吸系統甚至整個身體都造成影響(Saha SC, Saha G,2024)。
看到這里,是不是對空氣中的“隱形塑料”有點心慌了?別擔心,明天,我們將帶你繼續探索:微塑料對健康到底有多大影響,我們又該怎么應對。記得關注我們,不要迷路哦!
作者|陸文琦、梁緣
排版|喻露加
參考資料
[1] Torres-Agullo A, Karanasiou A, Moreno T, Lacorte S. 2021. Overview on the occurr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air and implications from the use of face mask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Sci Total Environ. 800:149555.
[2] 徐力波,胡敏,賈薇茜,張夢君,唐倩,田旭東,黃藝. 2022. 大氣環境中微塑料分布與遷移及生態環境影響研究進展,《科學通報》,第67卷,第30期:3565-3579.
[3] UNEP. Microplastics: The long legacy left behind by plastic pollution. https://www.unep.org/news-and-stories/story/microplastics-long-legacy-left-behind-plastic-pollution. 2023-4-28.
[4] J. Brahney, N. Mahowald, M. Prank, G. Cornwell, Z. Klimont, H. Matsui, & K.A. Prather. 2021. Constraining the atmospheric limb of the plastic cycl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8 (16) e2020719118.
[5] Maurizi L, Simon-Sánchez L, Vianello A, Nielsen AH, Vollertsen J. 2024. Every breath you take: High concentration of breathable microplastics in indoor environments. Chemosphere. 361:142553.
[6] Saha SC, Saha G. 2024. Effect of microplastics deposition on human lung airways: A review with computational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Heliyon. 10(2):e24355.
[7] Nicola Jones, Microplastics Are Filling the Skies. Will They Affect the Climate? https://e360.yale.edu/features/plastic-waste-atmosphere-climate-weather, 2023-2-1.
[8] Chen, Y., et al. 2024. Qua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ine Plastic Particles as Considerable Components in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58(10): 4691-4703.
來源: 添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