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生物復合材料分會于5月26日走進華僑大學附屬小學,成功舉辦“打印未來:水凝膠與3D打印的智造之旅”系列活動第一站——“打印未來:3D打印的生命大廈”校園科普活動。本次活動聚焦前沿智能制造與生物材料交叉技術,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探索水凝膠材料與3D打印技術融合的無限可能,激發(fā)青少年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興趣與熱情。

傅超萍老師作科普報告

活動現(xiàn)場,來自華僑大學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所的傅超萍老師就“物質結構與組織工程”為主題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科普報告。華僑大學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所的朱俊杰以生動的語言與形象的案例,向學生們介紹了什么是3D打印,3D打印技術分為哪幾種,以及其在生物材料領域的重要應用。特別是在與水凝膠的智能智造結合方面,朱老師深入淺出地展示了如何通過數(shù)字化制造手段精準構建生物組織結構,幫助學生建立了“材料—結構—功能”的科學認知體系。

朱俊杰老師作科普報告

本次活動的另一大亮點是沉浸式的互動體驗。活動設置了多個動手實踐環(huán)節(jié),包括“熔融擠出式3D打印演示”、“打印我的小創(chuàng)意”以及“3D打印智能水凝膠展覽”等互動模塊。在老師和研究生志愿者的指導下,學生們使用3D打印筆構建模型,近距離觀察材料從液態(tài)轉變?yōu)楣虘B(tài)的“奇妙化學”,并嘗試將科學創(chuàng)想變?yōu)楝F(xiàn)實作品。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抽象科學概念的感知,也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學生作品展示

活動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不僅對3D打印技術和水凝膠有了初步的了解,還通過親身操作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與創(chuàng)造的樂趣。科普活動將復雜的科學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課堂,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課堂教學的有力延伸和重要補充。

學生合影

學生觀摩FDM

“打印未來:水凝膠與3D打印的智造之旅”不僅是一場科學知識的普及之旅,更是一段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與探索精神的成長之路。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生物復合材料分會將持續(xù)推進科普教育活動,不斷拓展青少年的科學視野,為培養(yǎng)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的青少年貢獻力量。

來源: CSBM生物復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