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中心普外科團隊成功完成本院首例腹腔鏡腹側補片直腸懸吊固定術(LVMR:Laparoscopic Ventral Mesh Rectopexy),標志我院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微創手術治療領域的突破。

52歲的陳女士(化名)靜靜坐在病床上,臉上帶著久違的輕松。就在兩周前,她還因嚴重的直腸脫垂痛苦不堪——每次排便后,直腸組織都會脫出體外近10厘米,需要手動回納,伴隨持續的墜脹與出血。更特殊的是,陳女士同時患有多年精神分裂癥病史,這讓她的治療之路充滿挑戰。

精準評估,定制方案:多學科團隊保駕護航“直腸脫垂在中老年女性中并不罕見,常與長期便秘、分娩損傷或盆底肌松弛有關。”陳女士的手術主刀醫師周小兵副主任醫師介紹,“但精神障礙患者往往存在溝通障礙、治療依從性差、疼痛感知異常等風險,手術決策需格外謹慎。”為此,醫院迅速組建了包括結直腸肛門外科、精神心理科、麻醉科、護理團隊在內的MDT(多學科診療)小組:

精神科團隊:細致評估陳女士當前精神癥狀的穩定性及藥物方案,優化圍術期用藥,確保情緒平穩;

麻醉科:針對其病情制定個體化麻醉與鎮痛策略,最大限度降低應激反應;

外科團隊:選擇了創傷相對較小、恢復較快的LVMR術(腹腔鏡腹側補片直腸懸吊固定術),精準進行盆底重建。此類手術目前國內僅有少部分大醫院開展。

護理團隊: 接受過精神科護理培訓的護士全程守護,使用清晰簡單的指令、耐心安撫,并采取保護性措施防止無意識抓扯傷口。

手術過程平穩順利,術后恢復更是超出預期:

疼痛管理得當:多模式鎮痛方案有效控制了術后疼痛,減少了陳女士因不適引發的焦躁;

專業照護: 護理團隊用極大的耐心和技巧協助其床上活動、傷口護理和早期進食,巧妙化解了溝通障礙;

快速康復: 術后第3天,陳女士已可下床緩慢活動,腸道功能逐漸恢復,術后兩周復查顯示愈合良好,排便功能正常,脫垂癥狀完全消失。更令人欣慰的是,整個住院期間,她的精神狀況保持穩定,未出現明顯波動。

專家呼吁:不應忽視特殊群體的手術權利

“陳女士的成功案例證明,精神障礙不應成為獲得有效外科治療的障礙。”微創外科中心普外科肖廣發主任強調,“關鍵在于充分的術前評估、強力的多學科協作以及充滿同理心的個性化護理。通過周密的計劃和專業的團隊配合,這類患者同樣可以安全手術并順利康復。”

陳女士的康復之路,是醫學技術與人文關懷的雙重勝利。它清晰傳遞了一個信息:在專業、協作與尊重的醫療支持下,每一位患者,無論背景如何,都應平等享有重獲健康的希望與權利。這束照進特殊角落的醫療之光,終將溫暖更多需要被看見的生命。

編審:宣傳辦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