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紅紅火火過大年,紅色一直是春節(jié)的主色調(diào)。過年期間每家每戶都會用紅色的裝飾品來裝點自己的家,如對聯(lián)、燈籠、窗花等等,連飲食也追求紅火。

春節(jié)前一個月左右的廣西,田野里經(jīng)常“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遠方的丘陵,被漫山遍野的兩三米高甘蔗遮擋了視線。作為全國最大的甘蔗種植基地,廣西的甘蔗種植面積和產(chǎn)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全國每三勺糖,就有兩勺來自廣西,清雍正年間金鉷等《廣西通志·物產(chǎn)》卷三一有載:“潯州府,甘蔗各縣出”,從明末清初開始,中國甜蜜事業(yè)的所在地雛形初見,形成了從種蔗、產(chǎn)糖、再到用糖的獨特糖文化。

“桂字號”良種育出大產(chǎn)業(yè)

廣西自主選育的甘蔗品種高糖高產(chǎn)、適應性廣。以“桂糖42號”為代表的桂字系列甘蔗品種,占全國糖料蔗總面積的38.92%,改變了我國蔗糖產(chǎn)業(yè)長期被“新臺糖22號”壟斷的局面,維護了我國食糖安全。

古法制糖代代相傳

“女人不可百日無糖“,這個糖指的是甘蔗熬制的、經(jīng)過多道傳統(tǒng)純手工工藝制作而成的紅糖,其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對于體質(zhì)虛弱的人,進行補血調(diào)理是有很好作用的,古人稱之為“天生復脈湯”(用來調(diào)理氣血不足、心脈失養(yǎng)、心律不齊、心悸心慌、口干舌燥)。古法制糖大致分為四步,第一步壓榨-去除雜質(zhì)-收漿-沉淀過濾;第二步趕水;第三步打砂;最后一步冷卻定型。采用這樣方式去熬制的紅糖,不僅有濃濃的甘蔗香味,就算放很久,那股清香的味道依然存在。

滋味濃郁,源遠流長

紅糖是極其普通之物,但在廣西人的日常生活中,卻是非常重要之物,婚喪慶吊、紅白喜事、年節(jié)祭祀等很多活動都可以用它制成各種美食像紅糖年糕、廣西糖水、湯圓、炒米花等,或作禮品,或作吉祥食物,或作營養(yǎng)滋補品,享受與傳遞著無盡的祝福。

那我最愛吃的其實還是紅糖年糕,小時候每次除夕祭祖媽媽都會準備好一份紅糖年糕先和香燭一起擺在供桌上,等時辰一過,就可以“下了這桌上那桌”了,這年才算真正的過上了。

祭祖
所以,春節(jié)的糖量我是尊嘟無法拒絕。過年,過年,總要有些儀式感嘛。《小王子》里有句話說的好:“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就如母親所講,什么都能變,就是紅糖年糕這個事不能變。

來源: 廣西熱作所亞熱帶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