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在全社會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5月23日,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以“矢志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成功舉辦第三屆公眾科學日活動。活動期間,贛州市贛縣四中組織120余名師生走進國創中心,通過實地參觀、互動體驗等形式開展研學實踐活動,近距離感受科技創新的魅力。

在展廳參觀環節,師生們認真觀摩了陳列的各類稀土功能材料樣品、應用產品及前沿科研成果。同學們一邊聆聽講解,一邊細致記錄,深入了解稀土的來源、元素特性、應用領域以及中心的創建歷程與功能定位。通過生動的實物展示和互動講解,同學們對稀土材料的廣泛應用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深刻感受到科技創新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

在稀土磁性材料及應用技術創新平臺永磁材料制備及應用實驗室,平臺科研人員吳銘為師生們詳細介紹了世界首條稀土永磁懸浮軌道交通系統工程試驗線--“紅軌”。該技術將永磁懸浮與懸掛式單軌技術結合,集成稀土永磁材料、5G通信、人工智能等多項前沿技術,開辟了獨立于常導磁浮和超導磁浮的第三條磁懸浮技術道路,也是我國稀土材料應用及永磁磁浮軌道系統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聽完講解,在場師生倍感振奮,也讓同學們對稀土磁性材料的未來應用前景充滿無限憧憬。

在稀土合金材料及應用技術創新平臺高品質稀土金屬及其合金制備與加工實驗室,平臺科研人員王方鑫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的科普講解。他系統介紹了稀土銅箔的獨特性能和廣泛應用,特別是在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高端領域的關鍵作用。 重點講解了"5G用高強低輪廓電子銅箔制造成套關鍵技術"這一重大突破,該技術榮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在互動實踐環節中,科研人員帶領師生們通過實驗操作,直觀感受稀土合金材料的獨特性能。這種沉浸式的實踐體驗,不僅深化了同學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更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新材料科技的魅力,激發了探索材料科學的濃厚興趣。

在稀土光功能材料及應用技術創新平臺,科研人員黃樞平和劉樹陽精心設計了系列互動實驗,讓師生們得以零距離觀察稀土材料在光照下產生的絢麗光學現象。當看到稀土材料在不同波長光激發下變幻出璀璨色彩時,現場爆發出陣陣驚嘆聲,同學們的臉上寫滿了驚奇與喜悅。這些直觀生動的實驗不僅讓抽象的科學原理變得觸手可及,更在年輕學子心中播下了探索的種子。

在稀土納米陶瓷涂膜隔熱防曬玻璃中試示范線,項目團隊科研人員葉劍勇向師生們詳細介紹了這項由中心與南昌大學陳偉凡教授團隊聯合研發的創新成果。該技術已成功實現產業化,其制備的玻璃兼具高隔熱、高防曬、高透光、高穩定且不干擾通訊信號,對促進節能玻璃的產業升級,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當看到普通玻璃在稀土納米涂層處理后展現出的神奇性能時,同學們紛紛發出驚嘆。在科研人員的指導下,他們親手觸摸對比測試樣品,直觀感受到處理后的玻璃表面溫度較普通玻璃顯著降低。這種強烈的感官對比讓年輕學子們真切體會到“科技改變生活”的深刻內涵,不少同學表示:“原來高科技就在我們身邊,稀土材料竟能讓日常生活如此不同!”

本次公眾科學日活動通過沉浸式的科學體驗,成功搭建了公眾與稀土科技之間的橋梁。活動不僅系統展示了稀土功能材料的前沿應用,更生動詮釋了“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師生們在互動實踐中收獲了知識,在科學探索中激發了熱情。后續,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將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承擔國家使命,在大力發展稀土新質生產力,為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的同時,持續發揮平臺優勢,深化科普教育創新,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貢獻稀土力量。

來源: 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