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30 日,西安工業大學 "兵器小鎮" 成功舉辦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專題培訓活動,聚焦選區激光燒結(SLS)、激光熔覆(LMD)、電弧 3D 打印三大前沿增材制造技術,吸引了校內 50 余名師生及企業技術骨干參與。本次活動以 "科技賦能國防?匠心鑄造兵器" 為主題,通過 "理論 實操 研討" 的立體化培訓模式,深度展現增材制造技術在國防裝備研制中的關鍵作用,為科技工作者搭建起技術交流與成果轉化的高端平臺。

一、前沿技術深度解析,構建國防制造技術體系

培訓采用 "3 2" 教學模式,從基礎原理到工程應用層層遞進。在設備原理模塊,專家系統講解了鑄造砂型 3D 打印機的分層制造原理及砂型成型工藝,結合某復雜部件的砂模快速制造案例,解析激光同軸送粉設備的熔覆成型機理如何滿足精密零件的表面強化需求。"傳統部件制造周期長、模具成本高,而 SLS 技術可將砂型制造周期縮短 60%,這對緊急裝備搶修具有重要實戰意義。" 主講老師在授課中強調。軟件操作實訓環節,通過 Geomagic Control X 等工業軟件演示三維模型處理與路徑規劃,學員們掌握了針對曲面部件的數字化建模技巧。某企業技術人員表示:"以前設計某部件模具需要 2 周時間,現在通過優化打印路徑,配合 SLS 技術可實現 3 天快速成型,這對應急生產具有革命性價值。"

二、雙機組實操教學,破解國防制造技術痛點

在中試基地實訓現場,學員分組操作 HS-S500 砂型打印機與 LDM-1500 金屬熔覆設備,完成從參數設置到后處理的全流程實踐。針對制造中常見的 "大尺寸金屬構件成型精度不足"" 復雜曲面零件表面耐磨處理 " 等難題,培訓特別設置企業技術痛點研討環節,圍繞某型鈦合金框架的電弧 3D 打印工藝優化、激光熔覆再制造等實際需求展開案例教學。 "我們在生產中一直受困于送粉系統堵塞問題,這次通過實操掌握了設備維護關鍵技巧,現場就調試出更穩定的送粉參數。" 某企業代表在反饋中表示,其所在企業承擔的部件修復項目,因激光熔覆工藝參數優化,修復合格率從 75% 提升至 92%。

三、搭建技術交流生態,賦能區域國防科技發展

為打造長效技術服務機制,培訓同步建立線上技術社群,持續提供設備使用指南更新、工藝參數庫共享等服務,目前已匯聚 200 余名行業從業者。校方透露,計劃每年開展 "增材制造技術沙龍",聚焦輕量化材料打印、部件快速成型等前沿領域,推動形成 "高校研發 - 企業轉化 - 國防應用" 的區域增材制造技術生態圈。本次活動正值第七個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西安工業大學作為 "兵器科學與技術" 學科優勢高校,始終堅持 "為國防育人才、為強軍鑄重器" 的辦學特色。據活動負責人介紹,后續 "兵器小鎮" 將圍繞國防裝備智能化、輕量化需求,持續開展增材制造技術攻關與人才培養,助力解決 "卡脖子" 技術難題,以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力量夯實國防現代化建設根基。

來源: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