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燒傷、燙傷屢見不鮮。如鞭炮、煙頭燒傷,開水、滾油等高溫液體濺傷,熱蒸汽燙傷等等。據估計全球每年約有1100萬人遭受不同程度的燒傷危害。尤其是小孩天性好動,到處抓東西的時候更容易發生燒傷、燙傷的危險。國內文獻報道:在所有的兒童意外傷害中,小兒燒 (燙) 傷的發生率最高,占34%。燒傷會給人們帶來心理和肉體的雙重創傷,尤其是深Ⅱ度以上的燒傷,療程漫長,經歷的痛苦和過程的艱辛不言而喻。

因此,早期、及時、科學的干預對于燒燙傷的預后顯得尤為重要。

輕度燒燙傷:關鍵5步

第一步:沖

將燒燙傷的部位用清潔的流動冷水輕輕沖洗或浸泡,通過冷水迅速散熱,以降低對深部組織的傷害。根據疼痛程度,可適當延長沖洗或浸泡的時間。切記不要在傷處涂抹草藥、牙膏、醋、醬油、菜油等,此類物品可能會造成傷口細菌感染,并有可能加重燒傷深度。

第二步:脫

在充分的沖洗和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脫去衣物。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但千萬不要強行剝離衣物,以免弄破水泡。因為水泡表皮在燒傷早期有保護創面的作用,能夠減輕疼痛、減少滲出、預防感染。由于燒傷后受傷部位會腫脹,一定要在傷處尚未腫脹前把戒指、手表、皮帶、鞋子或其它緊身衣物去除,以防止肢體腫脹后無法去除,而造成血運不暢,引起肢體缺血缺氧性壞死或更嚴重的后果。

第三步:泡

對于疼痛明顯者可持續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鐘。此時,主要作用是緩解疼痛。注意不可用冰塊直接冷敷,應用毛巾包裹,防止凍傷。但對于大面積燒傷患者及小孩和老人,要注意浸泡時間和水溫,以免造成體溫過低,從而降低皮膚的抵抗能力,加重燒傷損害。

第四步:蓋

使用干凈的或無菌的紗布、棉質的布類覆蓋于傷口,并稍加固定。這樣可以減少外界的污染和刺激,有助于保持創口的清潔和減輕疼痛。但是需注意不要固定過緊,以免影響血供而造成不良后果。

第五步:送

嚴重燒傷、燙傷的并發癥往往不會立即顯現,由于痛覺神經被破壞,最深度的燒傷有可能只引起最輕微的疼痛;而且,火災現場的燒傷,可能還會并發呼吸道的損害。普通群眾往往容易忽視或者心存僥幸,最終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后果。因此,情況嚴重者需立即呼叫120轉運至醫院進行正規治療。

重度燒傷處理辦法

若傷者深度燒傷或燒傷面積大,可能會出現休克甚至死亡。

1、立刻撥打急救電話

不要有任何的遲疑,不要擅自在家中處理重度燒傷,應立刻接受專業的醫療救治。

2、不要強行剝脫燒傷部位的任何衣物

患處可能覆蓋有衣物,如果衣物與燒燙傷處有粘連,千萬不要試圖撕扯或移動,因為在移動過程中可能會撕脫皮膚,導致患處出血。然而,如果衣物與皮膚粘連不緊密的話,應移除燒燙傷部位周邊的衣物,以免后續粘連到燒傷區域。

3、警惕患者休克癥狀

時刻監控患者休克體征,如乏力、心跳加快、皮膚濕冷、意識模糊、惡心。要保持和患者談話,以觀察其意識。若患者出現休克體征,應適當抬高雙下肢和頭部,使得上下軀干的血液能迅速回心,預防低血容量性休克。

4、早期去除約束

燒燙傷后該部位及鄰近部位會腫脹,要在傷處尚未腫脹前把戒指、手表、皮帶、鞋子或其它緊身衣物去除,以防止肢體腫脹后無法去除造成嚴重后果。

避免燒傷帶來的二次損害

1、不宜將冰塊直接敷于患處

過大的溫差會帶來二次損傷。僅用冷水沖洗,或用毛巾、棉布包裹冰塊后冷敷。胸前、會陰部、腹部、足底不可擅自冰敷。

2、不要憑想象亂用東西涂抹傷口

如牛奶、菜油、豬油、雜七雜八的藥膏等等,這些東西不利于患處熱量的釋放。接觸后會延緩治愈過程,增加患處疼痛。同時還會加重感染風險。

3、不要擠壓患處及撕破水泡

避免手指直接接觸患處皮膚,以減少細菌感染機會。禁止擠壓水皰,及撕除患處周圍的表皮。

來源: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