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牌匾的始末原由

在安徽省合肥市渡江戰役紀念館的展陳序列中,一塊長 80厘米、寬34厘米的木質牌匾靜默佇立。五顆鎏金紅星鐫刻其上,“無尚光榮”四個蒼勁大字歷經歲月洗禮依然熠熠生輝。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它承載著一段關于信仰、犧牲與堅守的紅色記憶,串聯起一位戰斗英雄的生命軌跡與一個家庭的精神傳承。

一塊牌匾的革命故事

1948年,當人民解放軍來到潁上,孔繁芝聽到了這樣的一句話,“打過長江去,讓江南的人有鞋穿,有飯吃”。想到平日里和自己一樣受苦受難的百姓,她思緒再三,終于下定決心鼓勵丈夫馬懷謙參軍。馬懷謙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44師130團重炮連戰士,先后參與了渡江戰役、西南戰役,因作戰英勇于1950年12月榮獲一等戰斗英雄稱號。

然而,國內戰事剛剛結束,本該衣錦還鄉返、與親人團聚的馬懷謙,又轉戰朝鮮戰場,而這次,他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了29歲。

1951年,當馬懷謙犧牲的噩耗傳到了家鄉,孔繁芝當場昏死過去。在那個年代,一個25歲的女性如何贍養雙親,養活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呢?有人曾勸孔繁芝改嫁,但她總會毫不猶豫的拒絕。

50年代初,潁上縣第一任縣長邵見秋有感于馬懷謙烈士的事跡,敬贈孔繁芝一塊“無尚光榮”牌匾。

孔繁芝將自己的畫像與丈夫的照片、牌匾擺在了一起,每當遇到坎坷之時,她便會對著它們說上幾句,似乎丈夫并沒有離去,一直守在她的身邊。

村里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總是勸說她可以和政府反映,幫忙給孩子們安排一份工作,減輕家里的負擔,但她還是拒絕了!她常對孩子們說:再難也不給政府添麻煩。

2011年2月4日孔繁芝女士去世,享年88歲。老人生前一直想按照當地舊風俗“土葬”,與丈夫的衣冠合葬在一起。但直到生命的盡頭,她依然堅守初心,沒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

一塊牌匾的紅色傳承

“打過長江去,讓江南的人有鞋穿,有飯吃!”,馬懷謙以此為起點,穿越烽火硝煙,將身軀化為鎧甲,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在此,向一等戰斗英雄馬懷謙烈士致敬!

送夫參軍,獨自將三個孩子養育成人,60多年來用無尚光榮牌匾寄托對丈夫的思念,向孔繁芝女士致敬!

站在紀念館的玻璃展柜前,它讓我們看見:當個體的命運與國家的征程相遇,平凡的生命如何綻放出英雄的光芒;當戰火的硝煙散盡,一塊牌匾如何成為跨越時空的精神坐標,讓“舍生取義”的信仰,在歲月長河中代代傳承。

來源: 數字化科普小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