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星空逐夢”系列科普活動走進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孫志斌以“中國空間站技術成就與未來發展”為主題,為南理工師生帶來一場趣味橫生的科普講座。
在講座中,孫志斌以中國空間站的發展歷程為主線,系統回顧了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從中國空間站之“最”、之“大”、之“難”、之“新”4個方面,解析了中國空間站的設計理念、核心技術,詳細闡述了中國航天人在關鍵技術攻關、復雜系統工程管理以及極端環境適應等方面面臨的挑戰與取得的突破。
孫志斌通過生動的案例,傳遞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他還鼓勵南理工學子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向著星辰大海勇敢出發。
“現有的空間技術防護措施有哪些?”“軟體對接的發展前景如何?”“未來太空交通問題如何解決?”在互動環節中,現場學生積極舉手提問,孫志斌結合行業趨勢與前沿技術一一詳細解答,現場氣氛熱烈。
本次活動由中國航天報社和南京理工大學科協共同主辦,百余名南理工學子參與了此次活動。他們表示,這場講座既加深了他們對中國空間站技術的理解,也使他們感受到航天人腳踏實地、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這將激勵他們刻苦學習,為國家科技進步貢獻力量。
本場活動還通過中國航天報社微博、中國航天報社視頻號、航天五線譜微博、航天觀觀抖音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抖音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知乎號進行播放,獲得超10萬次觀看量。此外,活動的回放視頻還將通過中國科技館的科普大篷車免費向公眾播放。截至2024年4月,科普大篷車累計配發1849輛,行駛里程5631萬公里,開展活動42萬次,服務公眾3.57億人次。
來源: 中國航天報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