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至福州
2017年3月18日
丁酉年春農歷二月,福至福州。得益于亞熱帶季風之沐浴,福州四季如春,溫潤宜人。因其遍植榕樹,綠蔭滿城,暑不張蓋,固有“榕城”之稱。又因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閩江穿市而過,烏山、于山、屏山三山相擁,青山綠水,自古即有“海濱鄒魯”之譽。
十六日,細雨漸晴。與汪、謝同行自肥至榕,千里之遙,高鐵不盈半日即至,是時日過正午,饑腸轆轆,幸遇校舍食堂尚有裹腹之物,轉瞬風卷殘云,雖未細品,然時以為迄今最為可口之美味。
十七日,循于慣例,開班式后,福建衛計委中醫處錢新春先生即做“現今中醫、中藥所臨之困境、如何為中醫藥之未來營造良好之環境及如何培養一代良醫”之述,其言經方為中醫藥文化之精華,醫者須熟悉經方之藥證方證,此述于我頗有啟發,臨床教學中,應當加強經方之悟,引導本草之識,如是方可。稍事,福建中醫藥大學褚克丹先生“雷公藤減毒存效之技術研究”之述于我受益頗多,蓋因日前所做安全合理用藥的軟件多有涉及也。述中其以閩產道地藥材雷公藤為研究之對象,于雷公藤毒性成分組成起始,用中藥傳統炮制之法,究其對雷公藤藥效活性與毒性之影響,篩查乃知雷公藤萊菔子汁煮,其活性失少,其毒性最減。先生其研之思、其用之法非僅適于雷公藤,亦可借于其他毒性飲片之研究。晌后,賈天柱先生講述了“系統之炮制學當于藥材之采集及產地加工始,兼對凈制、軟化、切制、炮炙之全程進行系統之研究”,于中藥炮制諸過程及注意之項等述可窺,其學博而專,其述詳而精。先生立于中藥發展之現狀殷呼須理順“藥材和飲片之關系,飲片和非飲片之關系”,言及配方顆粒實乃制劑一種,而非飲片,其言肯而切,其情誠而急。中藥興亡,匹夫共擔,賈先生之聲亦乃我等之聲,傳統飲片與現代劑型,何者更優,以何共存,當應療效,更重良知!
十八日,雨后未晴。黃秋云先生就建昌、閩南、福州三大炮制流派授學,闡述福建當地特色中藥炮制之發展史及老藥工之交流、收炮制之器具、存炮制之品種……其工繁而雜,其心細而遠,先生巾幗,我等為之深汗!茶歇畢,先生之“何為臨方炮制及臨方炮制之必要性、可行性”,深入淺出,言簡意賅,諄諄以求中藥調劑者遵醫囑臨時予鮮品中藥或生品中藥飲片以炮制加工,與批量炮制之較,更顯中藥炮制之特色、彰顯一人一方之辨證。工作場所、設備及管理、物料、工作制度、炮制規范以及人員要求”之述說,言者意猶未盡,聞者咀味無窮……少憩,宋緯文先生就民間中藥使用之特色作簡要之敘,旋即詳述民間食用之野餐、草根藥膳之功效及注意之項。藥食同源,廟堂江湖,亙古有之。
恰有半天閑暇之際,循慣例,遂自行至福建中醫院,取長補短。
十九日之實踐操作,上半日,砂炒金銀花,砂炒薏苡仁,獨創砂燙山楂,砂燙蒼術。下半日,于近郊學習竹林套種金線蓮......
二十日,早,稍晴,石斛基地。驅車近半日至“海上絲綢之路之起點”泉州。其于福建省東南沿海,得天獨厚之自然環境極宜石斛之生長。甫入基地,其勢宏大,遠觀近睹,蔚然壯觀。石斛,遺落人間的仙草,乃仙草之精、養生之花。南宋洪咨夔有《石斛》詩“藥譜知曾有,詩題得未嘗。瓦盆風弄晚,披拂一襟涼”由此可見,石斛自古即為稀有珍貴之品,供養一盆足以怡情養性。石斛基地負責人,成氏秉業者,于石斛之詳述,甚為專業,一眾流連后已近中午,基地乃以石斛之饕餮款之,無以為感,特佐對聯一副:泉州成氏,其人先醫后藥,合醫藥于一身;秉尚石斛,其業天時地利,集膳藥為一體。
二十一日,蓋因泉州——廈門咫尺之隔,培訓畢,偕汪、謝諸等同行者直驅廈門——鷺島。是日行程滿滿:午入廈中醫,月下游廈大;復一日登臨鼓浪嶼,仰視鄭成功,此為題外,匆匆而過即返。
“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一藥一中國。”民族的自信來源于文化之自信,福州之行,曉我以福建中醫藥文化之自信。得天獨厚之地理亦為中醫藥造福蒼生、富庶福州,添上福至之筆。
外一首
滿江紅
福至福州·金秋
三度寒暑,傳承路,日月如梭。
一五級,八方來榕,交流爭舸。
望聞問切中醫藥,謬妄之災奈我何!
莫嗟矣,中醫中藥五千年,有坎坷。
暢友誼,吐真情,抒胸懷,觥籌錯。
憶往昔,重拾少年風綽。
老而彌堅躬壟上,不遺余力傳后學。
傳承人,當為中醫藥,休蹉跎!
賀二零一五級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班三年心得交流會舉辦成功,為中藥事業的傳承借用一句話共勉: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特此與諸君共勉!
來源: 安徽省中醫院徽派炮制實訓中心、中藥識別科普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