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是第九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從弱小到強大的歷史性跨越。這離不開無數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不懈拼搏,也離不開科技社團與科學家群體的共同努力。在中國科協的引領下,全國學會積極投身科技強國建設工作,成為科技工作者協同合作、學術交流的橋梁紐帶和重要平臺。讓我們走進科學家與學會共同成長的故事,領略他們為科技強國和民族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的情懷。

傅小蘭采訪視頻

中國心理學會

創建于1921年,

是由中國心理學工作者組成的公益性、

學術性社會團體。

她以科學家的嚴謹與人文關懷的溫度,

深耕認知心理學、情緒心理學,

以及謊言識別領域幾十載,

她不僅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更以中國心理學會為平臺,

推動中國心理學從本土走向國際,

她就是傅小蘭。

在中國心理學會不斷奮斗

傅小蘭的學術成長與中國心理學會的發展緊密相連。她的碩士研究生導師王甦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潘菽院士、荊其誠教授都曾任職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她繼承了導師們“為國服務、為民服務”的使命。博士畢業后,她開始積極參與中國心理學會的工作,從中國心理學會國際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的副主任做起,逐漸成長為中國心理學會的重要擔當。

在擔任國際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主任期間,**傅小蘭致力于推動中國心理學會與國際組織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她利用當時還不太流行的電子郵件,向心理學工作者發送國際學術會議的通知,讓更多的中國學者有機會了解國際心理學的最新動態。1996年,她參與申辦2004年國際心理學大會的工作。經過8年的努力,2004年,國際心理學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這次會議規模宏大,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6121名代表參加,其中外賓3360人。會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國際上評價這是辦得最好的一次國際心理學大會。傅小蘭作為會議閉幕式主持人,也為這次盛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為了進一步推動心理學的發展并支持青年心理學家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在荊其誠先生去世后,中國心理學會于2008年11月正式設立了“荊其誠國際心理學大會青年學者資助計劃”,用于資助青年學者參加國際心理學大會。

2004年國際心理學大會閉幕合照

回憶成長路,培育新人才

傅小蘭的成長離不開前輩們的提攜和引領,荊其誠先生對其參與中國心理學會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荊其誠先生與國際心理學界的領軍人物相處十分融洽,得到國際心理學界廣泛認可,大力推動了中國心理學會走出國門、邁向國際。在這樣一位優秀的前輩的熏陶下,傅小蘭學到了不少東西。1992年,在荊其誠先生的帶領下,傅小蘭第一次遠赴比利時開會,這是她第一次走出國門,了解國際心理學的情況。有了這次機緣,傅小蘭在此后多次參加國際心理學聯合會舉辦的會議。

1992年傅小蘭首次參加國際心理學大會

(從左至右:傅小蘭、王甦、荊其誠、方俐洛、張厚粲、林仲賢)

師恩潤澤,薪火相傳。傅小蘭并沒有忘記初心,她也在人才培養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已培養畢業47名研究生,其中39人獲博士學位,8人獲碩士學位。中國心理學會在人才培養方面有諸多舉措,除了設立“荊其誠國際心理學大會青年學者資助計劃”,支持青年學者積極參加國際心理學大會和國際應用心理學大會,還設有青年工作者委員會,組織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的博士生論壇、碩士生論壇,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此外,中國心理學會還積極投身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大力推薦學會內的青年才俊參與項目評選,為青年心理學人才的發現與培養貢獻力量。

傅小蘭

2010年7月至2024年1月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2017年2月至今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主任,2024年3月任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院長。長期從事認知心理學、情緒心理學和說謊心理學領域研究工作。曾任中國心理學會國際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主任。曾先后擔任中國心理學會第八至第十三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心理學會第九至十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心理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副秘書長,中國心理學會第十、十一屆理事會秘書長,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等。

*本文節選自《學會緣 科技情——科學家與學會的故事(第三卷)》,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編著,《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制作。

來源: 學會緣 科技情——科學家與學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