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性呃逆】
呃逆,俗稱打嗝,通常發生在飲食過快或過量、受到冷熱刺激以及過度興奮或緊張時。
打嗝是常見的生理現象,由膈肌的痙攣收縮引發。一過性的打嗝在健康人群中極為常見,如果打嗝頻繁或持續48小時以上,則稱為難治性打嗝或頑固性呃逆,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
頑固性呃逆的病因很多,常見的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腦血管病如腦卒中、腦腫瘤、腦炎腦膜炎、顱腦外傷或手術等;神經退行性病變引起的如帕金森病、肌萎縮側索硬化(ALS)等;外周性病變如甲狀腺腫大、縱膈腫瘤、食管癌、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梗死、膈下膿腫、賁門癌、胃擴張、胃食管返流(GERD)、肝癌、胰腺炎、腸梗阻、腹膜炎等刺激膈神經;其他如代謝及內分泌紊亂、精神心理因素、重金屬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相關解剖概述】
膈肌(diaphragm)是人體主要的呼吸肌,位于胸腔與腹腔之間,也稱橫膈,呈穹隆狀。膈肌周圍為肌腹,中央為腱膜,她通過收縮和舒張改變胸腔的容積,主導吸氣與呼氣,同時參與咳嗽、排便等活動。
膈神經(phrenic nerve)是頸叢中重要的神經分支,起源于C3-C5神經根,從頸部向下延伸至胸腔、膈頂,具體點就是沿頸部前斜角肌表面(此處膈神經超聲檢查可清晰顯示,因此成為膈神經阻滯的常用部位,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頑固性呃逆)下行,經鎖骨下動、靜脈之間進入胸腔。膈神經是混合神經,其運動纖維支配膈肌,是人體呼吸運動的核心調控者之一,若膈神經受損,可能導致呼吸困難、膈肌麻痹等癥狀。
【超聲引導下膈神經阻滯】
超聲引導下膈神經阻滯的適應癥包括相關手術麻醉、膈肌相關性疼痛以及頑固性呃逆。很多案例證明,超聲引導下膈神經阻滯對頑固性呃逆的治療效果明顯。
超聲引導下膈神經阻滯的禁忌癥包括對側膈神經麻痹或呼吸功能不全,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礙等。
超聲引導下膈神經阻滯的方法主要是經頸部前斜角肌表面入路。患者通常采取仰臥位,頭偏向對側。采用高頻線陣探頭,定位胸鎖乳突肌(SCM)外側緣,顯示前斜角肌(ASM)及表面筋膜下的膈神經,平面內技術進針,從外側向內側,確認位置準確后回抽無血即可注藥。
來源: 網絡與工作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