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西湖,創新潮涌。5月20日,環老和山創新生態圈—北高峰科學家會客廳科創服務試點發布活動在北高峰科學家會客廳舉行。

浙江大學代表、阿里巴巴及螞蟻集團等企業嘉賓、青年科學家與投資機構齊聚,共同見證“科學力量聯盟”“尋龍捕手聯盟”成立、六大前沿項目簽約,以及北高峰一站式科創服務綜合體建設成果發布,這標志著西湖區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邁向新高度。

從“科技工兵”到“雙向互派”

科創服務機制迭代升級

2025年,西湖區深化推出“科技工兵2.0”模式,率先構建“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科技服務機構+政府端”五方協同的工兵矩陣,130名骨干深耕科創一線,通過精準對接需求、整合資源,暢通成果轉化通路。

在此基礎上,活動現場進一步發布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科技工兵”之干部“雙向互派”八大舉措,該機制以人才流動為紐帶,搭建高校、企業與政府間的深度交流平臺,推動專業人才跨領域協同合作,靶向挖掘高校院所高潛力“種子”項目。從服務體系搭建到人才機制創新,西湖區通過“點面結合”的系統化布局,不僅完善了“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鏈條,更標志著區域科創服務生態建設正式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翠苑街道作為環老和山創新生態圈試點單位,發布“一園一廳+黃金兩軸”全域科創服務體系:以萬塘路、文三路為科創“黃金兩軸”,打造“北高峰科創園”作為項目驗證基地,配套“北高峰科學家會客廳”,構建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全鏈條服務矩陣,形成“技術驗證—場景應用—產業轉化”閉環。

兩大聯盟成立

科技與資本雙翼驅動創新

活動重磅推出“科學力量聯盟”與“尋龍捕手聯盟”兩大協同平臺。

“科學力量聯盟”以北高峰科學家會客廳為陣地,整合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資源,首批將光粒科技創始人張卓鵬、華大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和等青年科學家納入 “白名單”,旨在打破學科壁壘,打造區域科創“智囊團”。

“尋龍捕手聯盟”匯聚普華、藕舫天使等8家知名投資機構,聚焦元宇宙、AI大模型等領域,為科技項目插上資本翅膀,現場促成元宇宙產業專項基金、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等6大前沿項目簽約落地,覆蓋尖端技術與未來產業。

打造科創服務標桿

構建全生命周期科創生態

目前,北高峰一站式科創服務綜合體建設已取得累累碩果。

綜合體通過“1+4+N”活動體系(1個主品牌+4大固定板塊+N場衍生活動),累計舉辦38場科創活動,吸引超1500名產學研投代表參與,營造“24小時創新社區”氛圍;建立“雙聯盟雙庫”機制,入庫外籍院士項目2個、博士團隊項目11個,動態管理51名跨領域專家,推動資源對接體系化;創新“1+5>6”陪跑服務,為科學家提供政策、資本、培育等5維度支持,提升6大核心能力,已服務超100人次,14個項目納入重點培育庫。

未來,西湖區將依托“北高峰科創園+科學家會客廳+聯合創新中心”載體,深化與浙江大學、杭鋼集團合作,籌建新型研發機構,設立元宇宙產業基金,推行“揭榜掛帥”七步工作法,構建“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科技金融”全鏈條生態,打造杭州乃至長三角的科創服務標桿。

北高峰科學家會客廳啟用

為新質生產力注入西湖動能

活動現場,浙江大學玉泉校區管委會、阿里巴巴及螞蟻集團代表回溯文三路“半部創新史”,從浙大求是精神到阿里創業火種,印證環老和山的創新基因。互贈儀式上,翠苑街道與高校、企業代表以信物簽約合作,寓意“以歷史為基,共筑未來十年創新藍圖”。

隨著北高峰科學家會客廳的正式啟用,西湖區將以“科技為帆、資本為翼、服務為槳”,推動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從“破圈”走向“引領”,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西湖動能。

北高峰科學家會客廳位于文三數字生活街區和萬塘路交界口(翠苑街道華星時代廣場A座24-25樓),文三數字生活街區周邊曾孵化阿里、螞蟻、同花順、士蘭微等30余家上市公司,是杭州科創上市公司的搖籃和福地,是中國數字經濟的策源地。

會客廳以全力打造創新策源、成果轉化、地瓜經濟三個首選地為目標,由政府搭臺,專業機構運營,依托五大環高校創新生態圈,通過實施白名單邀請精準服務機制、組建“科學力量聯盟”和“尋龍捕手聯盟”雙聯盟驅動模式、配套“北高峰智匯”等品牌活動矩陣,匯聚起“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黃金三角資源,為科學家創業組團隊、搭圈子、鏈資本、謀政策、找市場,構建起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項目鏈、空間鏈“六鏈融合”生態,成為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加速器,全方位賦能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更多的科創企業。

來源: 美麗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