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一場聚焦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暖陽相伴 心向光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進校園活動在相國廟街小學溫暖啟幕。此次活動由張家口市科協聯合宣化區科協主辦,旨在通過普及科學運動知識,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幫助他們在科學運動中實現“身心雙賦能”,為幸福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活動特別邀請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與運動科學領域的專家張家口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教學部主任屈志強,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屈老師結合《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報告》指出,近10年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增長近50%,近視率超60%,體能測試達標率不足80%,且久坐行為普遍,日均屏幕時間超3小時,戶外活動不足,心肺耐力、肌肉力量等指標逐年下滑,同時學習壓力、社交焦慮等導致抑郁、情緒障礙比例上升,青少年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問題亟待關注。
隨后,屈老師從科學角度深入講解了運動對大腦的改造原理。他提到,運動能促進 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分泌,加速海馬體神經元生長,提升記憶力與學習效率,這一結論得到了哈佛醫學院研究的證實;規律運動還能增強大腦執行功能,改善專注力、決策力和情緒調節能力,降低焦慮水平。此外,運動刺激多巴胺、血清素分泌,能緩解壓力并提升幸福感,形成“運動-快樂”正向循環。
針對如何科學運動,屈老師給出了實踐指南:在運動類型與強度方面,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騎行等,以提升心肺功能和 BDNF 水平;每周進行2-3次力量與協調訓練,如跳繩、球類、舞蹈等,增強肌肉骨骼健康及神經反應速度;利用課間10分鐘進行開合跳、拉伸等碎片化微運動,打破久坐僵局,激活大腦活力。同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突擊訓練造成運動損傷;結合興趣選擇運動,提升長期堅持的動力;學校和家庭應加強聯動,家庭制定“親子運動時間”,學校優化體育課程設計,如開展運動腦科學主題課。此外,還需注意運動前后充分熱身與放松,及時補水,在睡眠不足或過度疲勞時降低強度,以恢復性運動為主。
講座過程中,屈老師與同學們積極互動,通過生動的案例、有趣的實驗和現場示范,讓同學們深刻理解了科學運動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學們熱情高漲,踴躍提問,現場氣氛熱烈。
為了讓同學們更直觀地感受運動的魅力,活動還設置了互動體驗環節。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同學們分組進行了簡單的微運動體驗,如開合跳、拉伸、趣味跳繩等。大家在運動中盡情釋放活力,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真切體會到了運動帶來的愉悅和放松。
區科協科學普及部負責人翟光賓在活動總結中表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此次活動將心理健康科普與科學運動相結合,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希望通過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科學運動對身心發展的積極作用,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以更健康的體魄和更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同時,市科協和區科協也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為青少年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暖陽相伴 心向光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進校園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此次活動不僅為同學們帶來了實用的科學運動知識和心理健康理念,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科學運動、健康成長的種子。相信在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們將以科學運動為紐帶,構建“運動強體、運動健腦”的良性生態,在幸福成長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來源: 科普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