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即將到來之際,5月20日,一場跨越時空的科學對話在福建省科技館拉開序幕。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古生物學家徐星受邀登上福建科普大講壇,帶領全省青少年解碼恐龍飛向藍天的奧秘。福建省科協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林學理出席活動,與八閩學子共享了這場兼具趣味與深度的科學盛宴,并代表主辦方向徐星院士頒發感謝信。

福建科普大講壇“探秘政和八閩鳥”系列科普活動的重頭戲——徐星院士科普報告活動由福建省科協主辦,省科技館、省科協院士辦、省地質科學研究院承辦。活動通過“主會場+全省分會場”的聯動模式,吸引千余名師生線上線下參與。近300萬網友觀看了活動直播。

福建省科技館供圖

從課本走進現實 院士解碼恐龍飛天之謎

作為小學語文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的作者,徐星院士的名字早已被無數青少年熟知。這位發現并命名了數十種恐龍、研究成果入選《科學》雜志年度突破的科學家,此次以福建本土發現的“政和八閩鳥”化石為線索,將課本中的文字化為生動的科學圖景。“神奇的鳥類家族如何起源的?”徐星院士以問題開場,通過對比恐龍和鳥類共享的相似特征,輔以復原動畫和恐龍化石發掘故事,層層遞進揭開恐龍向鳥類演化的奧秘。

福建省科技館供圖

“化石上的羽毛痕跡居然能保存得如此清晰”現場驚嘆聲此起彼伏——“原來我們腳下的大地,真的埋藏著改寫生命史書的密碼!”

福建省科技館供圖

主分會場聯動 科學沙龍開啟跨越時空對話

此次活動創新采用“主分會場直播聯動、全省實時互動”模式,主會場設在省科技館,分布在福建各地的13個分會場線上同步收看了徐星院士的科普報告。同時,跟隨直播鏡頭探訪了政和分會場的奇異福建龍、政和八閩鳥挖掘點展示館,了解“政和八閩鳥”“奇異福建龍”化石的勘探挖掘歷程,直觀感受“家門口”的化石寶庫。

隨后的科學沙龍將活動推向高潮。徐星院士、省地質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潤生、福建巖石礦物標本館負責人李玉娟,與主分會場的青少年共同開啟了一場關于恐龍演化與鳥類起源的科學對話。來自寧德、福州、莆田等地的大、中、小學生代表通過直播連線踴躍提問。從“恐龍在生物進化中的地位”到“中學生如何參與科研項目”,問題充滿童趣又兼具科學深度。院士專家們耐心解答,并鼓勵學生們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領域。沙龍現場氣氛熱烈,科學的種子在輕松愉快的對話中悄然播撒。

福建省科技館供圖

活動結束后,許多學生意猶未盡,手持語文課本《飛向藍天的恐龍》排隊等待徐星院士簽名,并紛紛表示要以院士為榜樣,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未來投身科研事業。來自分會場的科學老師表示,這場活動打破了地域限制,讓偏遠地區學生也能直面頂尖科學家,極大激發了他們的科學熱情。

福建省科技館供圖

“科學家與青少年的對話,是科學精神傳承的最佳方式。”福建省科技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場生動的全省聯動,架起科學家與青少年之間的橋梁,讓不畏艱難科學求索的種子在八閩大地生根發芽,讓實驗室和野外勘探的故事,激蕩出更多未來的科學之星。 (福建省科技館供稿 通訊員 林穎穎)

來源: 福建省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