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第 34 個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5 月 10 日上午,溫州市水利局組織 23名“紅領巾小河長”走進坐落于溫州市學生實踐學校的節水科普館,開展了節水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了解水情水史,踐行節水護水使命。
同學們在我校教師陳孫冊帶領下依次參觀節水館 “序廳”“上善若水區”及“研學活動教室”,通過圖文展板、互動模型等形式,系統學習了溫州甌江、飛云江、鰲江三大水系地理特征,深入了解了自來水從水源地到千家萬戶的凈化流程,直觀感受到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科學原理。活動中,同學們手持研學任務單,在館內開展“尋寶式”探究,通過自主觀察、記錄數據,加深對本地水資源稟賦及節水技術的認知。
在研學活動教室,教師以“五水共治”政策為背景,指導“小河長”們開展溫瑞塘河水質檢測實驗。通過水體 pH 值與 TDS(總溶解固體)值的檢測,“小河長”們驚喜地發現,曾因污染備受詬病的“溫州母親河”,經“五水共治”多年綜合治理后水質顯著提升。一名“小河長”舉手說道:“現在的塘河水雖然清澈了許多,但還未完全恢復往昔的澄澈,保護水資源需要我們每個人持之以恒地努力!”陳孫冊老師借此機會呼吁同學們,從日常節水護水的小事做起,積極成為水生態保護的“宣傳員”與“監督員”。
據悉,此次活動是我校作為溫州市“大榕樹·溫思政”實踐教學基地落實“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創新嘗試。活動旨在通過“理論學習+實踐探究”,讓節水護水理念根植青少年心中。此次活動得到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相關負責人指出,水資源保護教育是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內容,希望通過此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知水、愛水、護水”的責任意識,為建設節水型城市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和社會基礎。
來源: 溫州市學生實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