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膠原蛋白≠“抗衰神藥”

夏季來臨,防曬、抗衰老話題再度成為熱點。社交平臺上,“口服膠原蛋白肽,皮膚彈潤如少女”“膠原蛋白面膜,7天淡化皺紋”等廣告層出不窮。然而,這些宣稱“吃涂膠原蛋白=補膠原蛋白”的產品,實則是利用“顏值焦慮”制造的營銷陷阱!

**權威發聲**:國家藥監局曾多次發布消費提示,指出膠原蛋白類產品宣傳存在夸大功效、誤導消費者現象(2023年《化妝品科普安全周公告》)。

二、三大誤區,科學拆解

誤區1:口服膠原蛋白能“補到臉上”?

真相:

1. 消化分解:膠原蛋白是大分子蛋白質,經胃腸道消化后會被分解為氨基酸和短肽,無法以完整形式被皮膚吸收。

2. 隨機分配:分解后的氨基酸優先供給心、腦、肌肉等器官,僅極少量可能參與皮膚膠原合成,與日常攝入雞蛋、牛奶等蛋白質無本質差異。

科學證據:

日本《皮膚科學研究》(2022年)指出,連續服用膠原蛋白肽與安慰劑組對比,皮膚水分、彈性無顯著差異。

風險警示:部分非法產品為追求“速效”添加雌激素(如己烯雌酚),長期服用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乳腺增生甚至肝損傷。

誤區2:涂抹膠原蛋白能“修復皺紋”?

真相:

皮膚屏障限制:表皮角質層會阻擋大分子物質(膠原蛋白分子量>10萬道爾頓)滲透,無法進入真皮層。

“小分子肽”的真相:即使分子量<1000道爾頓的膠原肽,也只能短暫保濕,無法逆轉膠原流失導致的皺紋、松弛。

專家建議:選擇含神經酰胺、透明質酸的護膚品,保濕更科學。

誤區3:注射膠原蛋白“一勞永逸”?

真相:

短期效果:醫美注射雖能暫時填充凹陷,但效果僅維持3-6個月,需反復操作。

潛在風險:可能引發過敏反應、感染、肉芽腫等并發癥(《醫療美容管理辦法》,2023年修訂)。

三、科學抗衰:激活自身膠原是關鍵

膠原蛋白流失是自然衰老過程(25歲后年均流失1%),但抗衰核心在于刺激自身合成,而非“外補”。

|| ||

四、避坑指南:這些“偽膠原”別上當!

1. 植物膠原:桃膠、銀耳中的黏性成分為多糖,與膠原蛋白無關。

2. 膠原軟糖:本質是糖果,膠原含量微乎其微,糖分易致齲齒、肥胖。

3. “速效”口服液:宣稱“7天見效”的多含激素,警惕非法添加!

五、結語:年輕態源于健康管理

國家衛健委《“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預防為主,倡導科學健康生活方式。”與其盲目追逐“膠原神話”,不如從防曬、營養、作息入手,筑牢抗衰根基。記住——**皮膚是健康的鏡子,科學才是美麗的答案!

參考文獻:

1.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2021年)

2. 國家藥監局《關于規范醫療美容廣告發布的提示》(2023年)

3.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來源: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