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不僅是浪漫告白日,更是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作為一名從業16年的藥師,我在門診最常聽到哺乳期媽媽的靈魂發問:“這個藥吃了還能喂奶嗎?”據統計,83%的哺乳媽媽在生病時選擇硬扛,而擅自停用必需藥物導致的病情惡化案例每年超過10萬例。今天我們就來解開哺乳期用藥的迷思。

01破除三大常見誤區

案例1:新手媽媽小張高燒39℃,硬扛3天引發乳腺炎,最終不得不停止哺乳。其實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在哺乳期屬于安全用藥。

誤區一:“所有藥物都會進入乳汁”

實際上,藥物進入乳汁的比例通常不足母親攝入量的1%,且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分子量小于200、脂溶性強、與血漿蛋白結合率低。

誤區二:“中藥比西藥安全”

某醫院接診過因服用含朱砂的安神中藥導致嬰兒汞中毒的病例。中藥成分復雜,炮制工藝差異大,反而存在更多不確定性。

誤區三:“暫停哺乳就能隨便用藥”

部分藥物如放射性碘131,在停藥后仍會長期殘留,需要專業醫師計算安全恢復哺乳時間。

02用藥安全四原則

必要用藥原則

普通感冒多喝水休息即可,但糖尿病媽媽擅自停用胰島素可能引發酮癥酸中毒。需醫生評估疾病與用藥風險比。

擇時哺乳策略

服藥后1-2小時通常是血藥濃度峰值,建議在服藥前哺乳或用藥后間隔4小時再哺乳。例如頭孢類藥物半衰期約2小時,4小時后母乳含量已顯著降低。

分級選擇藥物

參考Hale博士哺乳期用藥風險等級(L1-L5),優先選擇L1級最安全藥物。如退燒選用對乙酰氨基酚而非布洛芬(L1 vs L2)。

觀察反應機制

建立用藥日志,記錄用藥時間、劑量及寶寶狀態。特別注意腹瀉、皮疹、異常哭鬧等情況,出現率超過3%時應及時就醫。

03常見藥物紅綠燈

綠燈藥物(可安全使用)

退熱鎮痛:對乙酰氨基酚

抗生素:頭孢類、青霉素類(需觀察寶寶是否腹瀉)

慢性病用藥:左甲狀腺素、胰島素

外用藥:爐甘石洗劑、莫匹羅星軟膏(避免乳房區域)

黃燈藥物(需醫師評估)

抗抑郁藥:舍曲林

胃腸藥:奧美拉唑

抗過敏藥:氯雷他定

紅燈藥物(禁忌使用)

四環素類抗生素:影響嬰兒骨骼發育

麥角胺類偏頭痛藥:引發嬰兒嘔吐抽搐

化療藥物:環磷酰胺等

04特殊場景應對方案

疫苗接種

新冠疫苗、流感疫苗等滅活疫苗可正常接種,活疫苗(如帶狀皰疹疫苗)需暫緩。接種后出現發熱可正常哺乳,乳汁中的抗體反而能保護寶寶。

影像學檢查

X光、CT、MRI(不含釓造影劑)檢查后無需中斷哺乳,增強CT使用的含碘造影劑需暫停哺乳24小時。

慢性病管理

高血壓患者可選用拉貝洛爾,甲亢媽媽丙硫氧嘧啶用量<150mg/天相對安全,癲癇患者需監測苯巴比妥血藥濃度。

05智慧用藥三步法

第一步:主動告知

就醫時務必說明哺乳狀態,提供寶寶月齡、喂養頻率等信息。

第二步:巧用資源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用藥查詢”板塊、專業藥師咨詢熱線均可查詢藥物哺乳安全等級。

第三步:應急處理

誤服禁忌藥物后,立即存留初乳(吸出丟棄),計算藥物5個半衰期后恢復哺乳。例如阿奇霉素半衰期68小時,需間隔14天。

結語

記住這個順口溜:“生病別硬扛,用藥問藥方,哺乳看時辰,觀察不能忘。”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之際,希望每位媽媽都能掌握科學用藥知識,哺乳路上多一份安心,少一份焦慮。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23年哺乳期用藥共識、WHO哺乳期用藥評估系統)

來源: 陳藥師藥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