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在第三十五屆全國助殘日及國際博物館日之際,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開展了“靈蛇獻瑞——植物篇”小龍人科普課堂活動。本次活動分為科普講座與創意工坊兩個環節,吸引了25組親子家庭共50人參與,其中包括特別邀請的多位殘障人士家庭。這也是2025年成都市科技活動周“蓉城科學課堂”之一。
主講人吳老師以動態科普小視頻開啟知識之門。隨著銀幕上蜿蜒游動的蛇影,孩子們驚喜地發現自然界中竟有如此多與“蛇”共生的植物——形似翠蛇盤繞的蛇瓜、花序如蛇首昂立的蛇鞭菊、可入藥解毒的蛇床子,還有讓蛇類避之不及的“蛇滅門”植株等。在整個科普講堂,孩子們沉浸在積極探索自然知識的氛圍中。
在醫藥探秘環節,吳老師帶領孩子們解密《本草綱目》中的蛇傷良方。讓植物知識走向生活,在幼小心靈播撒下科學思維的種子。
講座之后進入了“勢走游蛇?紙藝手工”環節。在親子間的默契中,孩子們和家長們一起動手,用彩紙折疊出了形態各異的“小蛇”。看著自己親手制作出的“小蛇”,孩子們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喜悅的笑容。
博物館的專題講座像一把把鑰匙,為觀眾們開啟了通往科學知識的大門。
來源: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