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是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緊扣主題,通過“請進來 走出去”多種形式,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收獲了廣大觀眾的好評。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精彩瞬間吧!
一、穿越千年海岸 探秘地質奇觀
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搭建博物館資源與校園教育的橋梁,普及海洋、濕地、古海岸遺跡的文化知識,深入感受古海岸遺跡的獨特魅力,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區文保旅游服務中心(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走進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開展“穿越千年海岸 探秘地質奇觀”主題實踐活動,活動以專業視角解讀渤海灣西岸沿海平原的歷史發展脈絡,為師生帶來一場跨越時空的知識盛宴?;顒右潦迹汤蠋熞陨鷦吁r活的語言,配合精彩的圖文資料、天津貝殼堤形成過程視頻,帶領師生深入了解距今約6000年以來渤海灣西岸沿海平原的海陸變遷過程以及我們的祖先與貝殼堤相依相生、勞作奮斗的歷史,讓同學們認識自然、親近自然,熱愛并保護我們這片賴以生存的土地?;顒犹貏e設置互動問答、實踐體驗環節,使同學們更加直觀感受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引導同學們思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提升大家樹立保護海洋、愛護環境的意識。
二、探索古海岸 共筑海洋夢
5月17日,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聯合濱海新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開展“探索古海岸 共筑海洋夢”主題實踐活動,大港第三小學、大港同盛學校、大港第六中學、大港海濱第二學校等多家“濱小宣”基地學校積極參與。寬闊的場館內,“濱小宣”們毫不怯場,紛紛化身講解小達人,講述濱城故事,宣傳海洋文化,帶領參觀者領略渤海灣西岸沿海平原“滄海變桑田”的漫長過程,紅色的綬帶和閃爍的徽章在“濱小宣”們自然堅定、端莊大方的宣講展示中格外閃耀。
在科普教室內,桌上擺滿琳瑯滿目的貝殼,形狀各異、色澤天然,是創作“寶藏”素材。宣教老師為大家講解奶油膠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各種裝飾技巧,同學們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之旅,他們化身成為一個個小小設計師,用奶油膠作為顏料,巧妙運用色彩搭配,并用工具在畫板上描繪自己心中的蔚藍大海,然后把零散的貝殼拼接成一幅幅靈動立體的海洋畫卷,不同的暢想讓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童趣與創造。
三、東西協作文化交流
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實東西兩地政府關于東西部協作和合作的安排部署,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濱海新區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積極組織游客觀看“博博生吉”——馬家塬車輿博物館線上直播,進一步擴大東西部協作地區文化遺產的知曉度和影響力,實現兩地文化沉浸式交流。通過線上展覽講解、專家講座、互動交流等環節,增強觀眾對馬家塬遺址文化的了解,深入解讀“鎮館之寶”青銅繭形壺,聚焦文物細節,講述文物故事,使觀眾“觸手可及”,讓博物館的館藏資源,陳列在廣袤大地上的文化遺產一步步貼近公眾認知,讓公眾足不出戶了解兩地歷史文化魅力,實現公眾與歷史的對話,傳統和現代的碰撞,讓公眾零距離體驗兩地豐富多彩的文化文物資源和地域民俗風情。
隨著“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系列活動的圓滿落幕,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積極發揮陣地職能,將博物館的魅力和價值傳遞給公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公眾文化生活,增強公眾對海洋、濕地、古海岸遺跡的保護意識。展望未來,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將繼續致力于博物館文化的推廣與傳承,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吸引更多公眾參與其中。
來源: 古海岸遺跡博物館微信公眾號